-
资讯
人力资源是做什么的?关于人力资源的5个常见问题
人力资源做什么?
回答这个问题很困难。简而言之:人力资源是员工旅程的关键推动力。员工旅程涉及员工工作中的所有接触点。这包括雇主品牌、选拔、入职、绩效管理、学习与发展、薪酬和福利、工作场所安全、文化等等。
雇主品牌。这涉及雇主作为工作场所的声誉。尽管存在相似之处,但雇主品牌与消费者品牌不同。
招聘与选择。招聘与选拔是为了招聘合适的人。可以使用不同的招聘方法,包括(非)结构化面试,智商测试和参考检查。根据此过程中的发现,选择适合该职位的最佳人选。
入职。快速提高人员速度是人员管理的关键部分。
绩效管理。对人员进行技能评估和指导,以便他们在工作中表现最佳。
学习与发展。学习新技能,并磨练现有技能以更好地完成工作。
薪酬与福利。薪酬和福利(很大一部分)是人们工作的动力。公平的补偿和相关的利益可以提高动力和生产力。
工作场所安全与文化。建立适合工作的文化,可以带来更好的安全实践,更好的性能和更高的参与度。这是人力资源的另一个关键角色。
除此清单外,还有人力资源的12个关键功能。除这些功能外,还有一组15个HR角色和经典的7个HR Best Practices。链接的支持文章将使您对这些功能,角色和实践有一个很好的了解。
并非所有这些都是100%HR的职责。通常,它们是人事与一线经理之间的共同责任。但是,人力资源在教练和指导经理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尽管如此,对于许多这些职责,HR仍位于驾驶员座位上。这意味着创建和执行HR战略是HR的责任。此人力资源策略基于组织策略,并说明了人力资源如何最好地为组织的工作增加价值。这种人力资源战略导致了战略性人力资源实践,进而又导致了人力资源成果和绩效的提高。
举个例子:几年前,像Facebook这样的公司将具有与Shell这样的公司不同的人力资源政策。对于壳牌而言,安全至关重要,而Facebook的座右铭是“快速行动并打破困境”已有很长时间。这些转化为截然不同的人力资源政策。在Facebook可能选择渴望创新或颠覆的人才的情况下,壳牌将更有可能雇用纪律严明且规避风险的工程师。
您可以想象这也适合学习和发展等主题。壳牌将重点关注安全程序和强制性安全培训。Facebook将更加专注于多学科教育,使人们能够共同创造新颖的产品和产品。
人力资源部门做什么?
这个问题的答案与上面的答案相似。要记住的唯一重要的事情是,HR所做的许多事情都是与经理一起完成的。这就是所谓的共同责任。因此,人事部门与经理合作以确保人事实践正确。
人力资源总监做什么?
人力资源总监的任务是将组织战略转化为人力资源战略。此外,他/她负责将人力资源工作集中在影响最大的业务领域。
人力资源总监非常参与上面列出的人力资源关键领域的战略部分。其他示例包括:
监督人力资源系统。诸如人力资源信息系统或HRIS之类的HR系统是HR服务交付的重要组成部分。确保这些系统运行良好并可以向HR和其他业务部门报告相关数据是关键。
确保遵守法规。人力资源与法律之间的一致性。
设计培训计划。在提供的培训计划中建立重点是规划员工队伍未来的重要因素。这些计划是非常战略性的决定,因为它们可以帮助塑造劳动力。
制定补偿计划。补偿计划具有类似的功能。某些技能可以得到奖励,而其他技能则可以被贬低。这可以激励人们进一步发展某些技能。
人力资源团队的管理。人力资源总监还管理人力资源团队,包括人力资源经理和人力资源业务合作伙伴。
利益相关者管理。人力资源总监的主要职责是管理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大量利益相关者。归根结底,与这些利益相关者的合作是人力资源主管的责任,因此他/她将与工会,员工委员会,董事会,内部人力资源组织以及其他小组合作。
通常,人力资源总监是大型组织中最高级的人力资源专业人员。在较小的组织中,该角色由人力资源经理担任。
人力资源经理做什么?
人力资源经理的职责与为人力资源总监列出的职责相似。管理内部团队,利益相关者管理以及分配给管理者的特定职责等主题是其投资组合的很大一部分。
此外,人力资源经理在与组织(高级)管理层保持一致方面也起着关键作用。作为直线经理最重要的联络点之一,人力资源经理经常坐在开会的会议上,对期望进行管理,并讨论有关招聘,选拔,薪酬和绩效管理的新政策。
在大型组织中,人力资源经理向人力资源总监报告。在较小的组织中,人力资源经理通常是组织中最高级的人力资源专业人员。
人力资源分析师做什么?
人力资源分析师专注于数据的收集、分析和报告。分析师与HR IT和HRIS一起创建(临时)报告。
以上由AI翻译,仅供参考!
作者:Erik van Vulpen
来源:https://www.digitalhrtech.com/what-does-hr-do-5-frequently-asked-questions-about-hr/
-
资讯
人工智能带来的,是大规模失业,还是“少干活多拿钱”?
人与机器之间的竞争
未来的人们可能有两种工作方式:
第一种:服务于人工智能的各种工作,成为AI与客户的接口;
第二种:每天做你最想做的事,最好是创造一些从来没有人见过也不知道有什么用的东西,你的收入除了AI时代统一的“国民收入”外,大部分来自你“玩”的结果,具体是多少,完全由人工智能跟你结算。
以上是猜的,但也有点根据。
人工智能对人类工作的影响,产业界的共识是:跟之前数次机器大规模取代人工一样,AI在消灭某些职位的同时,也在创造新的职位,但新职位与旧职位之间的关系、数量、时间、过程,可能会有颠覆性的变化。
去年,《美国经济评论》 杂志发表了一篇名为《人与机器之间的竞争:技术对增长、生产要素分配和就业的影响》(The Race between Man and Machine: Implications of Technology for Growth, Factor Shares, and Employment)的论文,由麻省理工经济学院的Daron Acemoglu教授和波士顿大学经济学院的Pascual Restrepo教授撰写,前者被认为早已预定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一枚。
因为长期关注“AI对职场就业的影响”这个话题,虽然我的英文水平不高,还是在百度翻译的帮忙下,连蒙带猜中看完了整篇论文。Acemoglu在这篇论文用了一个模型,很好地描绘了新职位与旧职位此消彼长的整个过程,非常有价值。
传统的增长理论中,增长取决于“资本”和“劳动力”这两个内生因素,以及“技术”这个外生因素。Acemoglu这篇论文的框架是研究“技术”在“资本”的作用下,对“劳动力”因素的影响。所以,思考方式是纯经济学的,但研究的对象非常有现实意义和前瞻性。
在他的模型中,“大规模失业”和“少干活多拿钱”可能是两种并存的场景。
少干活多拿钱?
Acemoglu把AI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AI取代人的工作,另一部分是AI创造新的职位。
技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从而减少了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这是AI的第一个影响——自动化的替代作用,这也是大量影视作品渲染的“人类被AI统治”的恐怖场景,或者“资本家利用AI赚了大部分钱,广大劳动人民失业,极度贫富分化”的悲惨场景。
其实,AI对人的替代作用不过是从工业革命开始就有的“自动化对劳动者替代”的延续,那么以史为鉴,Acemoglu认为,但如果你把资本的因素加进来考虑,就不一样了。
首先,新的AI技术必然有新增资本进入,就带来了全新的工作职位,这是AI的第二个影响——技术变革补充劳动力。
上图显示了1980年到2007年间,美国的总就业人数增长了17.5%,其中的一半是由新职业带来的。
企业投入资本用AI取代人工,为的是提高资本回报,企业效益提高后,剩下来没有AI取代的职位,收入反而是上升的。
肯定有人会说,不对,不能看平均,AI取代人工创造的财富,大部分流入资本家的口袋里,而那些失去工作的人,可能永远无法适应新产生的职位,收入必然是下降的,这造成了整个社会加速贫富分化。
Acemoglu认为,这只是第一阶段的暂时失衡,资本的力量会让其再次恢复均衡。过程可能是这样的——
资本用AI取代人工的前提是劳动力太贵,可一旦某个行业失业人数太多,就会压制该行业的工资,让这个行业的人变得相对便宜,资本就会失去AI改造的动力。
于是就进入“AI技术发展平台期”,此时,在周边行业将出现一个完全相反的过程。
资本进入AI创造出的新兴职位(比如软件行业)后,因为不能立刻得到足够的劳动力,就会出现高薪职位。这些职位会吸引其他行业的优秀人才加入,其他行业又会空出职位,一级级地吸收相应的劳动力。
所以被AI取代的劳动力并不需要重新学习劳动技能,他们在遭遇一段时间的失业后,很快就能重新找到跟他们原来相同或相近的工作——就像《美国工厂》里福耀玻璃带来的工作机会。
这就是“AI技术发展平台期”,就像排队一样,每个人都进了一步,重新找到自己更理想的位置,最终会形成一个新的均衡。
然后,随着该行业人力成本上升到一定程度,一旦行业的技术发生突变,均衡被打破,出现了更高性价比的AI技术,AI取代人工的老故事又将重新开始。
总之,AI对人类社会就业的改造将会是一个长期而渐进又不可逆的过程,资本、劳动力、技术三股力量将会相互制约,技术跃升期和技术平台期将交替出现:
当资本的长期租金率比劳动便宜,就是“技术跃升期”,自动化技术将迅速发展,劳动力将变得多余,这个过程一直延续到劳动力比资本的长期租金率便宜,就进入“技术平台期”,经历前面说的一系列复杂的变化。
总体上看,Acemoglu的模型是非常乐观的,AI导致的失业率的上升,只是恢复均衡过程中的阵痛。虽然AI取代的职位将多于AI创造的新职位(因为劳动效率上升了),但由于资本回报率的提升,企业盈利将通过税收,惠及更多的人。因此从整个社会来说,全社会总的劳动时间变少,但平均收入却上升了。
感觉整个世界都向“少干活多拿钱”的方向发展,但未来具体会是怎样一幅场景呢?
Acemoglu的模型不可能告诉我们。不过,这篇论文让我想到了我前两年亲身经历的“AI导致失业”的例子——阿里对广告设计的改造。
AI干掉设计师
企业要进行一轮市场推广,一定会把大量的广告推给消费者。这些广告的形成过程非常复杂,至少要经过“策略——创意——制作——投放”四个阶段,分别由不同类别的广告人员承担。
这个流程最大的问题是决策复杂、时间过长,我最早加入广告行业,服务于一家汽车厂商,它们的新车型早在推出一年前就要开始做广告策划案。
但从2014年开始,我见证了AI对这个行业的改造——阿里巴巴推出的首先针对淘宝卖家的“鲁班AI”,你只需要定义几个核心的关键元素,系统会自动生成一系列的广告Banner,这就干掉了“设计师、文案”的工作。
甚至还干掉“创意总监”这个职位,因为系统同时提供流量测试的环境,你可选择点击率高的、或收藏好的、或转化率好的方案,来实现不同的广告传播意图。
所以,这个系统理论上说,可以帮助小商家节省人力,帮助中等卖家提高广告转化效果;帮助大型品牌商优化广告流程、提高推广决策效率。
非常明显,“鲁班AI”如果未来真的技术成熟,成本可控,完全有可能推广到淘系以外商家的营销场景中,必将导致广告产业链上很多职位的消失,大量广告人失业。
但另一方面,这个系统让“策略”和“评估”这两个广告环节变得更加重要,需要增加新职位。
首先,系统要产生广告,需要你去定义一系列精准的关键词。这部分工作之前就存在,只是实际分布于策划、设计、文案各个执行环节,但在AI设计时代,它被前置了,而且需要一个专门的职位去负责精确的定义——
一个新的职位就诞生了,它有可能还叫“策划”,但工作重点完全不同,需要深度理解并配合这套“AI系统”的工作方式。
当然,我相信随着“机器学习”的发展,未来的AI设计并不需要“定义关键词”,它应该从过去你的广告中“主动学习”你的需求,也就是说,这个“新职位”也可以被取代。
但问题在于,“策略性思考”在广告行业中是永远不会消失,也无法被AI学习,只能再次被前置到产品策略、消费者策略、渠道策略甚至企业战略等等更早期的环节、更高层的思考范畴。
再看AI设计后端的“测试、评估”环节,也同样如此。
之前的“广告测试”因为很麻烦、准确度有限,只有大型推广才用。但AI设计的出现,将会使“广告测试”成为标配。这样,就需要配合AI设计测试方案,解读测试结果,实际上又是一个新职位。
还有“广告效果评估”,之前只是媒介人员附带的一项工作,主要作用是丰富结案报告并向广告主邀功请赏,但在AI创意时代,它将直接关系到“机器学习”的能力,实际上又成为一个新创造的职位。
回头看,AI每“攻陷”一个工作环节,都会在这环节的上下游产生一些新的职位,以便让“自己”的工作更有效率。
当然,新职位更少不了“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等直接服务于AI的职位。
很多人要问了,看来看去,好像多出来的都是策划、分析一类的职位,好像只有创意人员被干掉了啊?
事实上,创意人员被没有被干掉,而是去做更能发挥他们能力的事了。
这就是“玩”!
未来人类的工作形式就是“玩”?
在我们可以想象的未来(即“弱人工智能”时代),AI是不能创造任何新的创意的,它们只是把现有的创意分解成各种数据和数据之间的关系,然后重新组合。它们并不理解这些结果,它们理解的只是数据的相关性,而非逻辑上的因果关系——后者是人类独特的能力。
AI不但不能创造任何新创意,它还需要被“喂”海量的新创意,才能更有效率的工作。现在“喂”给AI的,都是几千年积累下来的作品,但未来竞争的加剧,一定会需要更多新的创意。
而产生这些新创意,才是创意人员的新工作。
在过去以及现在的广告流程中,创意人员必须进行商业思考,必须知道广告主而不是消费者如何看自己的创意,甚至只要凭这种能力而不是真正的创意能力,就能拿到高薪和升职的机会。
这种工作模式是对很多有才华的创意人员的极大浪费,所以,AI是创意人员的解放者,而非终结者——
一旦AI成为创意人员和广告主之间的桥梁,创意人员将从本不属于他们的商业思考中解脱出来,回归更纯粹的艺术创新活动,至于这些想法如何被商业化,这才是AI要考虑的事情。
我不知道未来的创意人员的工作形态是怎样的——这是科幻作家擅长的领域,可能跟现在的画家、作家类似,完全自由的创作,也可能是一种全新的工作形态。
他们怎么获得收入呢?我也不知道,大概率不会象现在这样按月拿工资,也不一定像现在的画家一样卖画,像作家一样收版税,可能是一种我们想像不到的收费模式,但一定会有新的方法出现。
在高度分工的工业时代,没有工作的闲人是可耻的,但未来的创意人员工作跟休闲的界限可能非常之模糊,同时又能以某种形式获得收入。
劳动将成为一种真正的权利
最近的美国大选,民主党跳出了一个叫杨安泽的华裔候选人,提出了“每人每月发一千美元,以应对人工智能的挑战”的竞选核心主张,这个口号看似民粹,实际上,从本文的“AI对就业不可逆转的改造”来看,杨安泽的思想可能是非常超前的,所以他支持者中相当一部分来自硅谷,包括艾隆▪马斯克。
每人每月发一笔,现在是一项临时救济,未来可能成为全民的“国民收入”,这个收入的基础上,每个人都能通过“玩”而非正式的工作获得更多的收入。
工作之所以会让我们觉得无聊,一是因为其中或多或少有一个刻板重复的内容,让我们了无生趣,二是因为为了在公司这一类极权的组织形态中生存,我们不得不放弃自己的一部分个性和生活习惯。
AI刚好在我们厌恶的这一部分工作中更有优势,它在做刻板重复的工作时最有效率,而且没有个性,不怕成为极权的奴隶,把这一部分工作剥离之后,很可能未来适合人类去做的工作,其形态会发生本质的变化。
这可能才是前面说到的“全社会总的劳动时间变少,但平均收入却上升”的真正原因。
劳动将成为劳动者真正的权利,而非义务。
作者:人神共奋
来源:https://36kr.com/p/5257219
-
资讯
【美国】企业服务软件平台Pendo获得E轮融资1亿美元,晋级独角兽
据悉,总部位于北卡罗来纳州的客户参与度分析软件创业公司Pendo完成1亿美元E轮融资,交易后估值达10亿美元,晋级独角兽。
该轮融资由硅谷风投机构Sapphire Ventures领投,泛大西洋投资(General Atlantic)、老虎环球(Tiger Global)等参投,距离Pendo的5000万美元D轮融资仅13个月。
Pendo为客户收集消费者数据,跟踪消费者在网站和移动APP上的行为,如计算出电商客户在结账前进行了多少次点击。该公司目前拥有1200多名客户,包括威瑞森电信(Verizon)、Salesforce、密歇根州最高法院等知名组织。
“我们致力于帮助企业开发出用户喜欢的软件,”Pendo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托德·奥尔森(Todd Olson)表示,“我们认为,无论是购买新车还是其他数字体验,软件将成为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Pendo表示将利用新资金“投资销售和市场营销,以加速全球扩张;进行工程投资和收购,以加速产品开发。”
Pendo成立于2013年成立,迄今一共获得2.06亿美元风险投资,具体情况如下:
2015年10月,A轮1250万美元,估值2380万美元;
2016年12月,B轮2000万美元,估值1亿美元;
2017年7月,C轮2500万美元,估值2亿美元;
2018年9月,D轮5000万美元,估值10亿美元。
在成立以来,Pendo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增长,其三年的复合年增长率达到惊人的334%,员工数也从2018年9月的225人增加到如今的375人。Pendo还表示,在今年第二季度,其预订量同比增长了108%。目前,Pendo在罗利(北卡罗来纳州首府)、纽约、旧金山、伦敦、英国谢菲尔德和特拉维夫设有办事处。
今年5月,Pendo完成了公司历史上的第二笔收购,对象是英国产品需求情报提供商Receptive.io。Pendo称这不会是其最后一次收购。它在2017年收购了以色列移动参与创业公司Insert。
目前,Pendo正在考虑IPO。
作者:创头条
来源:http://www.ctoutiao.com/2374976.html
-
资讯
3个顶级的AI招聘解决方案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可供招聘人员使用。例如,自然语言理解(NLU)、自然语言处理(NLP)、视频采访的人工智能、认知聊天机器人,以及许多其他有用的工具。但是对于刚刚进入AI招聘解决方案领域的招聘人员来说,要确切地了解所有这些AI解决方案的工作方式以及何时在自己的流程中使用它们,可能会有些不知所措。
除了这些担忧外,还有大量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失败的案例,导致招聘人员暂停的情况:从与人类的互动中学习的Twitter机器人很快就沦为种族主义者。 与此同时,Facebook的AI最终意外地创建了自己的语言,但无法与人交谈。
在招聘领域,最常被引用的人工智能出错的例子之一是亚马逊(Amazon)的遭遇。亚马逊开发了一种人工智能算法,该算法最终带有性别偏见,显示出对男性求职者的强烈偏好,而非女性求职者。
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很容易理解为什么一些招聘人员在引入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时可能会有点谨慎。尽管人工智能软件有时会出问题,但在招聘中使用人工智能可以显著改善招聘流程、工作流程和候选人的质量。
那么,让我们来深入了解一些最流行的招聘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是如何工作的,以及你应该在什么时候实施它们。
一.面部表情分析
得益于互联网,远程工作近年来变得非常流行。仅在美国,每个州约有5%的工人在远程工作。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提供灵活性和远程工作选项,该数字在未来几年中只会急剧增加。
这也意味着招聘人员正在进行比以往更多的视频采访。现在,新的AI技术使招聘人员可以在视频采访中分析候选人的面部表情,并使用它来评估其人格特质。在某些情况下,它甚至被证明可以增加候选者的多样性!
但是,招聘人员需要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位置使用此技术。一些批评家说,知道面部表情被分析的人可能会表现出自我意识或自我怀疑,这可能会对他们的成绩产生负面影响。
但是,如果您是大量招聘人员,没有大量时间亲自面试求职者,或者您的公司雇用了很多远程工作者,那么这些面部识别工具可以帮助您更快地筛选求职者。
二.用AI寻找和匹配候选人
人工智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招聘人员的领域之一是候选人的采购。无论是简单的外展,候选人匹配,甚至是候选人重新发现,都有大量的AI工具可用来比以往更轻松地找到最佳候选人。
借助这些工具,招聘人员现在能够自动化其采购并创建更广泛的候选人库。这种相同的自动化技术还通过24/7全天候可用并在整个过程中发送候选消息来帮助吸引潜在客户。
您的公司在发布新工作时会忘记旧的应聘者吗?仅仅因为他们不适合最后一个人,并不意味着他们的才能不能在其他位置使用。AI技术现在还可以 筛选现有的候选人库,以寻找过去很强的候选人,这些人可能很适合担任新职位。
在候选人匹配方面,还使用AI解决方案(例如,职前评估工具)来优化候选人筛选过程,使用AI将候选人调整为特定职位,并确保您找到合适的人选工作。
注入AI的解决方案实际上可以优化招聘渠道的每个阶段。
三.基于认知和规则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
聊天机器人正在迅速改变各个行业的招聘人员的游戏,尤其是对于具有大量招聘需求的公司。有两种类型的聊天机器人可以极大地帮助筛选和安排候选人面试:认知聊天机器人和基于规则的聊天机器人。
认知聊天机器人通常结合使用AI,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理解(NLU)功能来更好地理解自然的人类对话。 基于规则的聊天机器人 也非常有效,它允许其操作员根据自己的行业或需求实施某些规则和行为,同时具有足够的灵活性以在必要时适应和更改这些规则。
借助认知技术增强的认知聊天机器人 旨在完成传统上只有人类才能完成的更复杂的任务,例如计划,学习和推理。同时,基于规则的聊天机器人旨在轻松完成简单任务,帮助自动化工作流程,甚至自行安排面试。
这就是基于规则的聊天机器人和认知聊天机器人都非常适合预筛选候选人并选择最适合该职位的原因的原因-从而节省了招聘人员大量时间专注于更重要的职责。
聊天机器人可以帮助招聘人员节省大量时间。
最后的话
是否准备就绪,人工智能工具正在迅速改变整个招聘过程。尽管这些AI招聘解决方案都可以有效,但是对于招聘人员而言,重要的是要记住,这些工具中的每一个都有非常不同的用途,并且仅应专门用于这些用途,而不是仅仅为实现这些目的而实施大量的AI解决方案或平台有人工智能。
但是,如果正确使用AI解决方案,那么从ROI角度来看,它可以极大地影响企业的底线。例如,通过实施基于规则的聊天机器人来筛选和安排候选人,一些企业已将其填补时间缩短了5%至10%,为大量招聘人员节省了数百万美元。
在较高的投资回报率、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候选人池选择之间,有很多理由将人工智能招聘软件应用到你的运营中。剩下的唯一问题是,你什么时候开始?
以上由AI翻译,仅供参考!
作者:Nikolay Manolov
来源:https://www.digitalhrtech.com/ai-solutions/
-
资讯
工作管理平台Asana推出新的自动化工具
工作管理平台Asana宣布推出一项新功能,该功能将把工作从平台上一些最平凡和重复的任务中剥离出来。Asana自动化,作为新功能的名称,允许用户创建自己的规则。而且也有一个新的语音转录服务,以及一个OCR工具和新的智能模板,集成了一些服务的机器学习智能。
Asana产品负责人Alex Hood说:“今年年初,我们启动了Workload,使团队在计划、监视和管理工作时更加敏捷。” “现在,借助自动化,我们正在引入使您的日常任务自动化的功能,这样您就可以在工艺上花费更多的精力,而将重复的繁琐工作留给了Asana。”
规则构建器在启动时附带了70多个预构建和预设规则,但是用户显然也可以构建自己的规则。例如,Asana客户可以使用该服务将任务自动路由到特定的团队成员。与公司今天宣布的其他新功能一样,此处的想法是使许多流程自动化,以使团队整日忙于做“工作上的工作”。
现在,Asana的iPhone应用程序中提供了新的OCR和转录服务,这是不言而喻的。它们使捕获会议中说的或写在白板上的内容变得更加容易,然后用户可以将其分配给Asana中的给定任务。
同样,智能项目模板也使Asana摆脱了繁琐的工作。该公司解释说:“现在,使用事件计划或活动启动之类的模板时,可以立即确定完整的工作时间表。” “当任务期限之间出现冲突时,Asana将自动更正,使团队可以花费更少的时间来设置项目和工作流,而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完成工作。”
以上由AI翻译,仅供参考!
作者:Frederic Lardinois
来源:https://techcrunch.com/2019/10/17/work-management-platform-asana-launches-new-automation-tools/
-
资讯
精彩:2019中国人力资源科技年度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 20余位HR科技大咖分享新技术、新产品和最佳实践!(多图)
2019年10月18日由HRTechChina主办的2019中国人力资源科技年度论坛北京论坛在金茂万丽酒店隆重举行,至此2019HR科技年度论坛在北京、深圳、上海三站成功举办,超过3000位HR同仁参与,成为行业极具影响力和专业前瞻性论坛。
本次北京论坛邀请20多位来自全球知名企业的HR科技的大咖专家,发起20余场谈及未来、趋势、新技术、新实践、新产品的精彩分享;同时还有20家中国最优秀的人力资源科技机构现场展示最新成果和产品;更有精心邀请的1000多位中国HRTech达人在现场碰撞思维火花,分享行业洞见,共同探讨具有前瞻性和争议性的话题,推动中国HRTech在创新上的发展。
同时非常感谢肯耐珂萨、道一云、薪智、用友、太和顾问、智思云、欧孚科技、仁云、丁香园、e成科技、劳勤、白金软件、乐才、佩琪集团、喔趣科技、互动吧、餐学网、太和鼎信、如常、优面宝(排名不分先后)等赞助合作伙伴对本次论坛的鼎力支持!
开幕分享是来自HRTechChina的首席顾问Gawain, 在Gawain先生的《2020中国人力资源科技趋势与2019三季度投融资总结》演讲中,介绍了中国HR科技市场的融资情况,截止10月18日共发生25+起融资,超过40亿+人民币的融资金额。同时介绍了2020年科技发展趋势的关键字,如体验、数据、隐私、敏捷等。最后向全场HR重磅发布了由HRTechChina精心制作的中国人力资源科技云图10月珍藏版,该图涵了中国的人力资源科技分布概况。
紧接着,薪智薪酬咨询总监李博先生为大家带来关于《薪酬调研未来式--数据零距离》的主题演讲。该演讲主要涉及了未来式薪酬调研三大要素:数据要最新的;地域、行业覆盖要全的;不能花太多钱的。
随后,用友网络人力共享首席专家薛敏辉女士演讲--《科技赋能人力转型及卓越运营》。她认为人力资源亟需从职能化角色跳出来,搭建新的“以人为本”的人才平台,将事务性人力资源管理转变为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接下来,为大家演讲的是太和顾问高级咨询总监姚玉建先生,他带来的主题演讲是《战略与数据导向的薪酬设计》。他着重介绍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数据分析三层面:人力资本计量、HR职能分析、基础信息分析。
随后,思科大中华区副总裁、人力资源总经理吴汶錡女士为大家带来了《科技赋能HR助力企业发展》的演讲。她主要围绕这几方面进行展开讨论的:塑造未来工作,关注员工体验;激活组织最小细胞;新型学习生态系统;大数据助力人才规划与招聘。
接下来,上海劳勤首席顾问杨斌先生发表主题演讲--《工时效能管理 赋能企业降本增效》。在演讲中,他认为自动化工时管理尤其重要。“时间是由分秒积成的,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
之后,道一云华北区总监桂俊先生带来了他的分享--《“数智化”企业大学,为员工成长持续赋能》。在演讲中,他分享了目前企业人才与培训的发展趋势,以及道一云如何帮助客户打造数字化企业大学最佳实践。
随后,论坛迎来了更激动人心的时刻!“创新需要勇气,HRTech的创新更加需要机构和企业相互协同和支持。我们也看到HR行业的同仁,奋不顾身的投入其中,而评选奖项可以更加进一步的激励创新、探索和冒险精神!为能够进一步的推动这种氛围,HRTechChina特别发起 “2109数字人力资源科技奖” ”。其中,有10家企业获得了2019数字人力资源科技奖(企业奖),有9家HR科技机构的产品获得了2019数字人力资源科技奖(产品奖),有12家机构获得了2019数字人力资源科技奖(机构奖),有8家企业获得了2019数字人力资源科技奖(人气奖)。
2109数字人力资源科技奖完整榜单地址可以访问:http://hrtechchina.com/31219.html
随后,论坛进入午间休息互动环节,大家纷纷前往展区交流互动,畅所欲言。同时,不少参会嘉宾纷纷加入游戏环节中,拿着由HRTechChina精心设计的科技云图集满展商印章领取到本次论坛的限量礼品!
下午,分为三个论坛,每个论坛的嘉宾进行了各自的演讲。
A论坛
开场的演讲嘉宾是平安信托人力资源总监袁邦贵先生,他带来了《平安180万人背后的智慧人事管理体系》的主题分享,引起了在场HR们的共鸣。
欧孚科技一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心理咨询师高树才先生带来了他的分享--《平台化管理之提高运营效率》。他认为,平台化管理的宗旨是实现关系多样化、能力数字化、绩效颗粒化、结构柔性化和文化利他化; 其基本要素是基于数字技术进行流程重构,基于个体自我驱动开展组织变革以及基于互相成就的心态集体升级。
仁云资深顾问曹奕先生 进行了《科技赋能:面向数字化转型的HR共享服务实践》的主题演讲。他认为应该以数据的管理为核,智能的流程为纲,场景的服务为体,增值的人才为本,共享的平台为用打造HR共享服务平台。
拜耳(中国)有限公司高级人力资源顾问夏小华女士发表了《数字化旅程--拜耳人力资源数字化创新实践》的演讲。她认为,人力资源的未来趋势为:雇主品牌与员工沟通(更透明);员工激励与认可(更及时);员工体验的个性化升级(个性化);人才数据分析、预测与决策(数字化)。
仲利国际首席顾问黄谷雨先生带来了《数字科技管理在融资租赁业培训面的应用成效》的演讲。他分享了仲利国际在前端业务中的数字科技运用:业务上,流程管理数位化;审查上,风险控制智能化;文审上,合规审查系统化;法务上,法律作业平台化。
B论坛
首先演讲的是大食代中国区人力资源总监施旭霞女士,她进行了《科技技术提升连锁餐饮企业员工体验度和凝聚力》的演讲。她认为,全球人事团队应该着眼数字化未来,即数字化、科技化、平台化。
e成科技华北区域解决方案总监宋歌先生带来了《企业人才管理,数字化转型利器 :数字化人才盘点》的分享。他分享了基于人工智能的数字化人才盘点:从卖项目到卖产品;从“点”到“盘”;从结果准确到过程准确;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
丁香园企业健管项目负责人廖琳莉女士进行了关于《科技赋能:互联网医疗+“赋能企业”增强员工体验》的演讲。她在演讲中表示:数据驱动企业健康服务,专注于员工身心健康,有效降低企业员工病假等,实现企业、员工、VIP客户多方共受益。
搜狐EHR负责人刘英杰先生进行了关于《最佳实践:搜狐人力资源系统发展与数字化实践》的演讲。他主要是介绍了数字化实践在搜狐人力资源发展中的应用。
正大集团农牧食品企业中国区HR制度总监吴昊女士带来的是《最佳实践:“四化”三部曲--核心人力资源系统实践分享》的演讲。她的演讲主要是围绕“人力资源系统实践”来展开的,是在场的HR们受益匪浅。
C论坛
首先发表演讲的是Coursera Globle HR Director(ex) 张琳女士,她带来了主题为《科技巨头--数字驱动HR的实践分享 》的分享。张琳女士认为,数据驱动型人力资源管理的好处在于:优化决策、理解业务、提高效率、优化资源。
ICPC亚洲基金会执行理事杨斌先生带来了他的分享--《AI时代的人才供给》。他认为,信息时代是“随需应变”的。
智思云合伙人/副总裁、数字化人力资源研究院院长陈政先生的演讲主题是《SaaS引领数字化人力资源转型》。“SSC的升级:以员工体验为中心,提升服务效率”。
华能贵诚信托金融科技实验室负责人王宇韬先生进行了《最佳实践:智能AI面试--华小智面试宝》的分享。他认为,人才招聘的未来走向就是Video Interview。而AI面试华小智面试宝具有简单、高效 、人工智能+、灵活管理的特点。
海尔IT高级经理张翟田先生演讲的主题是关于《最佳实践:基于数字化转型的ehr场景化服务》。他强调了“数字化转型实践:传统共享部门转型为智慧化生态共享平台 ”。
至此,2019中国人力资源科技年度论坛北京站圆满举办。再次感谢所有合作伙伴、演讲嘉宾和参会嘉宾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同时感谢我们的工作人员、志愿者的真诚付出!希望再次与大家相遇,深度畅谈人力资源科技行业前沿话题和最佳实践之道!
HRTechChina 介绍
HRTechChina 是中国首家领先的人力资源科技垂直媒体平台,立足中国,致力于推动中国人力资源科技发展!
HRTechChina核心报道中国人力资源科技创新企业及产品信息,关注并实时分享全球的人力资源科技资讯。同时,以原创角度独家报道人力资源科技公司和创业公司;每月独家发布人力资源科技投融资数据及报告,业已成为人力资源科技领域创业者以及行业精英获取全球人力资源科技行业资讯和动态的主要渠道。
HRTechChina通过举办人力资源科技论坛,培训等丰富的活动,促动人力资源科技行业的交流;举办CEO硅谷创新参访论坛等,带领中国人力资源科技公司,创业者,高管与国外最火热的人力资源科技创业者及公司交流;关注业内的创业项目和投融资动态,促进项目和资金的对接以及提供创业企业人力资源的相关服务。
与世界知名人力资源科技组织建立良好的关系以及开展紧密的合作,向内引进先进的行业资源,向外搭建向世界发声的渠道,与广大业内人士共同致力于中国人力资源科技的进步和发展!
HRTechChina官网:http://www.hrtechchina.com
2019人力资源科技论坛·北京站图片直播地址:https://live.aiyaopai.com/live/51353722
2018年度精彩回顾:2018年度中国人力资源科技论坛成功举办 超过1400位HR同仁共襄盛会!(多图) http://www.hrtechchina.com/21437.html
-
资讯
祝贺!2019数字人力资源科技奖(Digital HRTech Awards 2019)获奖榜单新鲜出炉!
2019年10月18日,由中国人力资源科技HRTechChina特别发起的2019数字人力资源科技奖(Digital HRTech Awards 2019)评选颁奖仪式于北京金茂万丽酒店隆重举行!现场1000余位HR同仁共同见证了这荣耀时刻!
我们生活在一个数字化的时代,每天都有大量的数据和信息产生,这给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工作量。因而人力资源必须向数字化转型。人力资源数字化的转型不仅会使得数据和信息的收集处理变得更加容易和便捷,而且也简化了员工在招聘、培训、考核、薪酬绩效等方面的工作流程。当然,人力资源数字化的实现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这要求HR们能够注重数据的分析、优化招聘手段、提升员工体验等。
企业也顺应了人力资源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开展了一系列的举措。这些企业利用数字化来创造更高绩效的员工队伍,从而推动可持续的竞争性业务优势。企业需要更加主动地拥抱这些变化,数字化带来的巨大收益正使得领先者能够更快速地应对变化和挑战,从而加大这个差距!
HRTechChina 发现了中国市场数字化的快速变化,与当前移动互联网和独特的中国互联网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是中国HR科技能够快速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重要的因素。
根据这个显著的特点,HRTechChina特别发起 Digital HRTech Awards 2019 数字人力资源科技奖的评选活动。
2019数字人力资源科技奖评选从7月20日启动至今,超过150家机构企业提名参与评选,经过严格的案例提交、内部评审等环节后,特别揭晓2019年度奖项榜单如下:
2019数字人力资源科技奖(企业奖)
2019 Digital HRTech Awards (Best Practice)
2019数字人力资源科技奖(产品奖)
2019 Digital HRTech Awards (Best Product)
2019数字人力资源科技奖(机构奖)
2019 Digital HRTech Awards (Best Provider)
2019数字人力资源科技奖(人气奖)
2019 Digital HRTech Awards (Best Popularity)
祝贺以上所有获奖机构企业和产品!
-
资讯
突发:Workday昨夜暴跌45亿美金,从180暴跌至160美元/股。发生了什么?
这两天workday 正在召开一年一度的Rising的客户大会,宣布了一系列的新举措(我们会详细报道,内容值得期待),在周三早上Workday Inc.’s analyst day之后。分析师们纷纷调低股票评级。突然就暴跌了。。。
截止昨天收盘160.46美元,跌幅达到11.33%。跌去20.5美元/股。市值为 365.85亿美元,前2个月最高市值触及515亿美元左右。
Workday显然警告投资者,其核心人力资源管理软件的增长正在放缓,并且还注意到新交易出现了一些延迟.华尔街的分析师们对这一事件的担忧与日俱增,这与Workday能否利用其最新产品货币化并在短期内实现共识的收益和收入目标有关。
-
资讯
调查显示:中国88%员工信任机器人超过经理
根据美国甲骨文公司和研究机构Future Workplace联合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人类和机器人之间最终的关系可能比想象的要和谐得多。这份报告表明,很多员工都愿意在工作场所接受人工智能(AI)。
调查显示,全球64%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宁愿相信机器人而不是经理。与此同时,逾半受访者表示,他们已经开始向机器人寻求建议,而不是他们的经理。
这种现象在亚洲尤为明显,与科技相比,亚洲员工对人类同事的不信任程度更高。例如,89%的印度工人和88%的中国工人表示,宁愿相信机器人而不是他们的经理。
新加坡(83%)、巴西(78%)、日本(76%)、澳大利亚和新西兰(58%)、美国(57%)、英国(54%)和法国(56%)的工人也表示,他们宁愿相信机器人而不是经理。
这一调查结果基于来自10个国家的8300多名工人的答复,反映了人工智能在工作场所的应用日益增多。
根据这项研究,目前有50%的员工在工作中使用某种形式的人工智能,高于去年的32%。印度和中国在这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要归功于他们年轻的人口和快速的技术采纳率。
不过,甲骨文亚太区人力资本管理应用负责人Shaakun Khanna表示,这也突显了管理人员与员工建立更紧密关系的必要性。
他说:“我总是告诉人们,如果他们想在人工智能风险中生存,他们应该拥抱EI(情商)。”
作者:新浪科技
来源:https://tech.sina.com.cn/it/2019-10-16/doc-iicezuev2484964.shtml
-
资讯
2019年中国HR SaaS行业研究报告
【艾瑞咨询】发表了2019年中国HR SaaS行业研究报告。HR·SaaS行业概述研究范畴界定
以SaaS模式提供的软件产品,旨在最大化企业人力资源价值
人力资源服务业是为劳动者就业和职业发展、为用人单位管理和开发人力资源提供相关服务的行业;人力资源信息软件服务属于人力资源服务的子行业。在软件产品SaaS化的整体趋势下,HR SaaS产品应运而生。SaaS产品按照所聚焦业务环节或客户行业的不同可分为业务垂直型和行业垂直型两类,HR SaaS即为业务垂直型中聚焦人力资源管理环节的一类产品。与本地部署的e-HR软件相比,二者类似之处在于,HR SaaS同样基于人力资源管理方法论,旨在通过对人力资源进行分析、规划、实施和调整,最大化企业人力资源的价值,使其能够有效服务于组织目标;二者区别在于,HR SaaS厂商将应用部署在自有服务器上,企业客户以按需订购的模式通过互联网获得服务。
HR SaaS的主要功能模块从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出发,对六大模块进行整合、拆分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中,人力资源管理被划分为六大模块,即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和员工关系管理。HR SaaS帮助企业HR团队优化人事工作流程,提高人事管理工作效率,其所覆盖的功能依托于一定理论基础。根据实际工作中的需要,HR SaaS厂商往往会将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功能模块整合进核心人力管理,包括组织架构、员工信息、假勤管理等;专业化程度较高的模块往往被单独剥离出来,典型的如针对复杂排班的劳动力管理、与职业培训领域高度关联的学习平台、以及组织调研和人才发展等。
HR SaaS的核心价值
付费灵活、快速迭代,强调员工体验和全场景数据打通
本地部署的e-HR软件的出现让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化繁为简,通过流程化、专业化的功能模块帮助企业的HR团队提高工作效率,其痛点在于采用一次性买断的模式,大量中小企业没有足够的付费能力。HR SaaS产品继承了传统e-HR软件信息化的价值,并采用按需订购的灵活付费模式减轻对企业现金流的压力。本地部署的e-HR软件往往需要经历短则数月、长则一年的开发的背景下,HR SaaS产品相比以往更加强调最终员工的使用体验,并通过打通全场景的数字化提供智能化的决策、测试、部署周期,对于市场变化的反应相对滞后;SaaS的在线模式让产品保持快速的更新迭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够及时匹配最新政策。在数字化转型支持。
中国HR SaaS行业洞察中国HR SaaS行业发展历程
由e-HR软件迈向HR SaaS,市场逐渐走出混战格局在HR SaaS产品出现之前,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大多通过本地部署的e-HR软件来实现,e-HR与ERP、CRM、SCM等概念并列,属于传统软件时代下的产物。2013年左右采用订阅模式的HR SaaS产品开始集中出现,2015年国内企业级SaaS领域迎来资本风口,HR SaaS同样获得了高度的关注。在资本市场的推动下,HR SaaS厂商间竞争激烈,产品趋于同质化;对大中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的定位不明确,造成HR SaaS产品定价的混乱。HR SaaS的渗透率以招聘管理为首,核心人力、薪酬、培训等其他模块也逐渐被越来越多企业所接受。通过一段时间的口碑积累,当前HR SaaS的主要细分领域均已跑出头部厂商,竞争格局愈发明朗,领先的单模块厂商开始通过提供覆盖全产业链条的产品和服务增强竞争力,进一步巩固优势地位。
中国HR SaaS市场发展驱动力
第三产业占据就业人口半壁江山,劳动力成本持续攀升
从就业人口的产业分布情况来看,中国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例远超第一、二产业,由2014年的40.6%上升到2018年的46.3%。第三产业具有人才密集、人员流动速度快的特点,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服务领域,也为人力资源服务业创造出广阔的发展空间。2018年中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超过8.2万元,过去五年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0.0%。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力成本持续攀升暴露出原先粗放式管理的弊端,企业对以高效率为特征的精细化管理需求快速增加。运用专业的人力资源软件企业提高招聘效率和用人效能,进而实现人力资源保值增值的必要性日益突出。
企业上云大势所趋,云计算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新动力云计算底层技术和产业日趋成熟,随着市场教育的加速推进,企业对云计算的接受程度不断提高。中国信通院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企业应用云计算的比例达到58.6%,较2017年增长3.9%,同时公有云使用率达到36.4%。经历了信息数字化的中国企业,正在由业务数字化迈向数字化转型阶段,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优化运营管理流程、驱动商业模式变革,向数据驱动的企业组织演变。HR SaaS充分发挥了云服务轻资产、高灵活性的优势,因而被视作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的重要手段。 云计算利好政策频繁发布,社保个税改革加速HR SaaS应用云计算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和地方层面持续出台利好政策驱动行业发展,包括国务院《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以及工信部《云计算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推动企业上云实施指南(2018-2020年)》在内的政策,均对云计算在产业发展、应用促进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当前正值社保个税改革新政策推进时期,本地部署的e-HR软件无法快速适应政策调整,企业对人力成本的实时核算需求不断增长,将加速HR SaaS对传统软件的替代。 中国HR SaaS投融资情况
资本市场较去年有所回暖,融资轮次后移明显
自2014年至2019年上半年,中国HR SaaS领域共有188笔融资事件,融资事件数量在2016年达到峰值后逐渐回落。在经历2018年的小低谷后,HR SaaS资本市场再度迎来上升,仅2019年上半年融资规模过亿元的项目就达到6笔。从融资轮次的分布来看,A轮及以前的融资笔数占比由2015的92.6%下降至2018年的56.7%,2019年上半年B轮及以后的融资比例更超过四分之三。HR SaaS融资轮次的后移较前几年相比非常明显,意味着市场正在逐渐趋向成熟。
中国HR SaaS市场发展特征
客户基于需求颗粒度在单模块、一体化厂商间进行选择
根据HR SaaS所覆盖模块的范围,行业内存在单模块和一体化厂商两类。一体化厂商往往会以核心人力为基础,覆盖HR SaaS中尽可能多的模块。处在信息化建设初期的企业客户更倾向于选择一体化厂商,以期一次性满足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各类需求,无需在不同系统间来回切换。相较而言,单模块厂商专注于单点业务,在产品的颗粒度上打磨得更细,适合对该模块需求专业化程度高的客户。单模块厂商和一体化厂商之间并非是完全的竞争关系,企业客户可以选择采用一体化产品覆盖基础的核心模块,而以单模块产品满足专业化程度更高的需求。
招聘、培训模块最易渗透,需找准突破口撬动大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不同模块的SaaS渗透率各异,其中招聘和培训模块的渗透率最高。新兴的招聘SaaS产品弥补了传统e-HR软件的缺陷,渠道整合、AI机器人、招聘门户、H5传播等丰富的功能更适应当下企业的需求;培训模块受益于在线教育市场的火热,包括培训安排、课程管理、平台互动等成熟的功能,让企业能够快速上线一整套培训系统。薪酬和绩效模块对数据安全的敏感度较高,由于社保个税政策改革的影响,薪酬模块加速SaaS化进程,而绩效模块由于自身复杂、个性化的特点,对SaaS产品的要求更高,目前的渗透率相对有限。在核心人力方面,轻量级的HR SaaS容易渗透进中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较为完善的大型企业更倾向于在保持核心人力系统不动的情况下,逐步在外围应用各模块的HR SaaS产品。组织调研和人才发展因为专业化程度高,传统的e-HR软件无法覆盖,可以被HR SaaS厂商作为突破口,通过对“主心骨”形成包围,进而撬动金字塔顶端的客户。
中国HR SaaS厂商的竞争要素
以方法论作为底层支撑,实现产品功能与需求的高度匹配
企业客户选择HR SaaS厂商的关键在于产品能否解决企业管理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人力管理、人才管理、组织发展均需要有科学的方法论基础,是否拥有被广泛接受的方法论是区分厂商能力的重要因素。行业内领先的HR SaaS厂商通过设立人力资源研究院,加强对基础理论的知识储备,通过调研和分析来指导产品的优化和升级。
HR SaaS的一对多模式天然要求标准化,头部厂商以PaaS作为SaaS的支撑,可以避免HR SaaS厂商陷入过重的定制化开发。不同厂商的PaaS底层架构技术不同,仅有少部分厂商应用了最新的自动代码生成技术。与此同时,客户成功团队在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中至关重要,以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客户落地HR SaaS才能更好地实现产品与需求的匹配。
相比发展初期各个模块的独立,HR SaaS正在逐渐走向集成化、一体化,既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之间的打通,也包括人力资源系统和企业其他管理系统的打通,连接能力更强的产品将在以数据指导决策方面具备明显的优势。
中国HR SaaS的收费模式按照使用人数,以功能或套餐的形式收取订阅费用随着中国的企业级SaaS由萌芽期逐渐走向成熟,完全免费的模式在市场上已经基本消失。HR SaaS厂商采用按年、季度或月的订阅模式向客户收取费用,不同类型的HR SaaS产品面向的使用人员不同,通常有面向企业的HR团队和面向企业的全体员工两种模式,但整体而言,HR SaaS都根据产品实际的使用人数即账号数量收费。由于HR SaaS产品多以模块化的形式出现,在此基础上厂商可按照功能模块的灵活组合或设置不同梯队的套餐来进行差异化定价。此外,部分HR SaaS厂商提供除SaaS产品以外的增值服务,如薪酬管理大类下的SaaS厂商通常会提供社保开户、社保代缴、工资代发等服务。
中国HR SaaS产业链结构和产业图谱
各细分领域出现头部玩家,与人工智能厂商加强合作
由于一体化厂商往往拥有更强的营收能力,HR SaaS在一体化领域最先跑出头部厂商。尽管越来越多的单模块厂商也开始向一体化延伸,但从产品覆盖情况来看,目前一体化厂商和单模块厂商的界限依然明显,包括招聘管理、劳动力管理、社保管理和企业学习平台等在内的细分领域也已经出现头部玩家。由于HR SaaS厂商积极探索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其与大数据、人工智能厂商的合作正在变得紧密且频繁。
中国HR·SaaS行业趋势展望HR SaaS演进路径展望数字化转型背景下,HR SaaS迈向一体化、智能化的新阶段当前中国经济正在由高速增长阶段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整体经济转型的背景下,以数字技术驱动管理流程和商业模式变革的数字化转型概念盛行,HR SaaS将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数字化转型中发挥关键作用。在HR SaaS出现伊始,多以基础人事管理的线上化为特点,工具属性较强,在数据积累的过程中,HR SaaS厂商开始更多的将数据分析应用于管理过程,进一步促进降本增效。海量数据的产生加之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内在的高度联系,企业的管理需求愈发从聚焦业务单点向聚焦一体化转变,数字化转型中比上一阶段的业务数字化更关注的即是整体性规划。未来HR SaaS厂商的一体化和集成能力将变得更加重要,而基于各模块数据打通所形成的智能化决策,将驱动HR SaaS迈向新的阶段。
HR SaaS未来发展方向
基于底层PaaS平台,提高开发效率,应对复杂需求
大型企业客户对SaaS服务接受程度的提高,以及人力资源管理一体化需求的凸显,暴露出轻量级、标准化HR SaaS产品的弊端,厂商需要以更细的产品颗粒度来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基于开箱即用的应用引擎,aPaaS以搭积木的方式允许开发人员进行自由组合,以可拓展、可定制的方式提升应用开发效率、降低开发成本。对于HR SaaS厂商而言,搭建底层PaaS平台的根本在于对业务需求的抽象和总结,提取其中共性的模块。因而PaaS平台的发展路径通常是先自用后开放,自用时即作为HR SaaS厂商的开发平台,支撑定制应用的快速开发,到PaaS平台更加成熟的时候,会逐渐开放给企业客户进行二次开发,并进而开放给合作伙伴和ISV,此时厂商将能够通过形成围绕HR SaaS的服务生态树立起更高的竞争壁垒。
利用以人为核心的数据,驱动向智能化的人力资本管理升级
以一体化为前提,可以形成以人为核心的多维度数据,包括招聘、考勤、薪酬、福利、绩效等在内的全方位员工画像,进而驱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向人力资本管理升级。人力资本管理相比人力资源管理更强调人作为资本的属性,注重投资和回报的关系,以实现员工和组织同时发展的目标。在传统服务的模式中,管理咨询通常高度依赖于专家顾问的个人经验,这种商业模式存在人力成本高、无法规模扩张等种种弊端。而HR SaaS厂商基于围绕场景的大数据,在科学的方法论支撑下,将能够提供更加智能化的人力资本管理,以大数据和AI技术技术赋能HR SaaS,重塑传统的咨询服务模式。
本文转载于艾瑞咨询,不代表HRTechChina的立场。
作者:艾瑞咨询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lNN9pJGVi1vxyX-hlOIjzg
扫一扫 加微信
hrtech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