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看时趣互动HRD姚晓梅如何开展公司社交招聘(一)
请您大致先介绍下贵公司2014年度的招聘计划,招聘的目标人群以及招聘渠道的开发和建设情况?
姚总:随着企业对社会化平台的关注和社会化营销的旺盛需求,时趣受到了越来越多企业客户的关注,我们提供的解决方案在为客户带来持续价值的同时也收获了很多的荣誉和认可。客户数量和客户服务需求应接不暇,时趣进入了快速发展期,今年拟在北、上、广招聘几百人,招聘职位主要集中在社会化营销的管理、服务、策划、设计、销售、软件及大数据的研发人员。目标人群覆盖在社会营销领域有着丰富从业经验的专业人才和中高端人才以及一些喜欢和准备投身这个行业的优秀应届毕业生。
为了寻找优秀的候选人,我们除了使用传统招聘网站以外,还使用了包括论坛、社区、微博、微招聘、微信、领英、内部推荐等Social渠道,并与猎头、培训机构建立了合作。
当然,除以上渠道以外,时趣也有自已的独特的自建渠道:时趣的官网、官微、几万的自有人才库、覆盖多家高校的学生群和服务行业人才的“Social大本营“。
您怎么理解和看待“社交招聘、移动招聘”这些相关热门话题?其到底是什么,怎么看待?有什么实质性的价值或者说意义?
姚总:招聘从线下到线上,从报纸到互联网,再从互联网到社交招聘、移动招聘的发展,虽然我们招聘的目的没有发生变化,但,招聘的理念、载体、互动形式等都随之发生了变化。这一变化是互联网发展趋势以及传播形式的影响。但是,更深层次的因素是受人群的特质、人群的习惯所决定的。
招聘社交化、移动化是必然趋势,社交招聘平台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可以更加鲜活、快速、全面地展示企业和个人信息,同时也可以将企业更精准的呈现在目标应聘者面前,对于应聘者来讲获取到的信息就更加立体、便捷和真实。招聘已经从企业和候选人双方简单的活动变成了企业展示、与候选人互动、不断传播和扩散的营销活动,社会化招聘时代的到来,招聘即营销的理念被适时提出。招聘的重点将会从“招聘人才“向“吸引人才“转变。
除了社交化的招聘,您能不能开放性谈谈“社交化与雇主品牌建设”、“社交化与员工关系”这些相关话题?
姚总:上个问题有说到,社交化的招聘的深层变化是候选人特质和用户行为的变化,那这个变化带来的是很多行业、很多领域和企业管理方式的变化。
社交化招聘的实质是企业与候选人之间的互动与关系建立。因为有关系存在,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会有一定的信任背书,可信度大大增强。而且社交化的信息传递从漏斗转为波纹涟漪与涟漪之间会形成更大的波纹。在企业品牌、文化的建设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调动企业成员的热情、发挥企业成员的共同力量,让他们积极参与到社会化的企业中来。将自已的工作环境、工作状态和自己的内心感受以个人的角度分享给大家。让企业的雇主形象更立体和鲜活。
时趣在雇主品牌宣传、企业文化和员工关系方面的工作一直力求使用Social的思维进行开展。目前我们有很多个项目(比如:“认真”项目、悦动达人项目、庆祝活动、英语学习会等)正在实践中,而且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效果反馈还是非常好的。
我们也看到贵公司作为一家Social和极具前瞻的公司,在招聘创新上,基于中国本土社会化媒体上有了不同方面的尝试,能否详细介绍下贵公司在这方面的尝试和具体做法?
姚总:时趣在招聘创新上一直思考和不断尝试,在这里就几个效果较好的时趣招聘秘籍分享给大家:
一是时趣的人才内部推荐制。此机制在时趣得到了很好的运用和推广。全年有20%多的人才是通过内部推荐引进的。尤其是中高端职位,这与时趣的价值观有着密切的关系。时趣认为“事为重,人为先”,要想做成一件事情,首要就是找到合适的人才。所以,从CEO到团队成员,每个人都愿意,而且投入相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寻找身边志同道合的优秀人才。
二是使用时趣自主研发的”品趣“产品。品趣本来是一款帮助中小企业在社会化领域,进行营销的软件工具,是标准的saas软件。他能通过地理定位寻找潜客,客户分类、精准关怀老客户和通过海量素材、PC&手机端的灵活管理轻松实现品牌(口碑)传播。如果我们把候选人当作“客户”的话,这就是一款表现非常出色的寻找候选人,长期与候选人维护关系并持续传播雇主品牌的工具。比如:做校园招聘时,我可以用“品趣”寻找目标大学的所在地的符合要求的学生,定向精准的送推校招信息,而无需奔跑在各大校园去贴海报,向深度意向的学生推荐最新进展和招聘信息。当然,此款软件的定向人才寻找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工具。
三是由时趣人力资源部自建和正在运营的“Social大本营”微信帐号。 “Social大本营”是为中国正在崛起的社交媒体经理人(Social Media Manager)提供求职信息、职业发展建议和行业交流讨论的大本营。我们将为Social从业者提供最真实的职位机会、丰富的行业发展动向和职业发展建议,当然,我们也会提供最前沿的Social案例分享和线下活动的参与机会。这里也将会是优秀行业人才的集结地,尽请关注!
本篇为上篇,敬请期待下篇,下篇中,姚总将对与才策提出的以下几个问题进行解答:
1 不知道贵公司是否已经有了“社交化招聘”诸如此类的岗位人员设置?该岗位目前如何与部门内的其他同事协同开展工作?其KPI或者说performance是怎么样来考核的?
2 贵公司在全球以及中国本土,是员工使用社交网络政策方面是否有限制?如有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如没有又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有无先例如员工使用不当遭到解雇?
3 当内部推荐遭遇社会化媒体,您认为内部推荐借助社交网络的普及,能否实现内部推荐和规模化和批量化?有无有效的机制和具体措施来实现内部推荐的效率和质量提升?
4 贵公司是在开始制定计划到迈出实质性(有具体行为发生)的社交化招聘这一步,前期做了哪些准备?遇到过什么样的问题?有什么样的解决办法?
5 您认为员工(或者说HR部门内员工)的社交网络账号是属于谁的资产?如何界定?如果发生法律纠纷问题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
6 在投入这一方面,贵公司是否已经有了“社交化招聘预算” 诸如此类的费用,会计划怎么去使用?或者说社交化招聘有无与市场部门协同?怎么样做好协同?
【文章来源:与才策】
-
资讯
HR造吗?华尔街实验用网络游戏评估应聘者性格技能
微博 空间 微信 新浪微博 邮箱 QQ好友 人人网 开心网
[
摘要
]华尔街企业正在引入电脑游戏,对应聘者的反应能力等进行考核,从而优化招募过程。
腾讯科技讯美国华尔街,人才济济,包括投资银行、商业银行、对冲基金在内的各类金融机构,每年都在招募优秀的人才,但是单靠申请者一张华丽的简历,显然无法挖掘出最具实力的人才。据报道,华尔街企业正在引入电脑游戏,对应聘者的反应能力等进行考核,从而优化招募过程。
据美国财经媒体CNBC报道,今年的这个应聘季中,希望到华尔街工作的美国大学毕业生,可能需要一展他们的网络游戏才能。
当然,这里的电脑游戏,并不是微软Xbox或是索尼PS平台上的知名视频游戏,华尔街的至少六家大银行,将会引入在线视频游戏,对应聘者的技能和天赋进行评估,据称这些游戏专门为招募人才开发,有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作为支撑。
华尔街金融机构的这项实验,具体技术来自美国纽约的一家新创公司Pymetrics,该公司致力于用新技术,对传统的人才评估和招募过程进行创新提升,而金融行业,将是他们的第一个实验行业。
Pymetrics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波利(FridaPolli)表示,传统招聘人才的过程过于“支离破碎”,比如一个22岁的年轻人,提交了一份十分华丽的个人简历,但是简历内容,对于评判应聘者的真实能力,帮助不大。
波利本人,曾经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神经科学,获得博士学位,他联合了五个人,创建了一个技术团队,专门开发基于电脑游戏的人才招募评估系统,这可以让企业更快速的判断,眼前的这位应聘者,是否能够胜任某一个职位的技能要求。
目前,波利研发的游戏招募系统,仍处在早期试验阶段,第一批共有华尔街的六家银行进行合作,其中的两家银行(均为美国排名前五的银行),已经进入概念验证阶段。
除了招募新人才之外,Pymetrics公司的游戏评估系统,也可被华尔街用来对公司内部重要岗位的员工,进行技能测评。据称,这些基于神经科学的在线游戏,“玩法”并不复杂,主要测试玩家的多项技能指标,包括快速反应能力、关注某件事物的能力。
游戏评估系统,将会根据应聘者的评估情况,产生一份个人资料文档,描述他的强项和弱项。
另外,即将走入职场的大学毕业生,也可以利用该公司的系统进行个人技能评估,系统可以对比华尔街金融公司对于岗位的技能要求,帮助大学生判断自己适合寻找怎样的职位。
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游戏系统的目的并不是竞赛,因为不同的岗位,需要完全不同的技能和素质。比如,如果游戏系统判定某个人容易受到感情冲动影响,这并非弱点,在销售和业务开发等岗位上,这一特点将成为一个优势。
波利表示,对于大学生来说,这一游戏评估系统将大有帮助,系统将会根据评估结果,向毕业生推荐合适的华尔街金融公司岗位。如果没有这样的系统,招聘公司不会知道应聘者其实不适合某个岗位。
Pymetrics的游戏评估系统,不仅仅用于招募毕业生,也可以对现有的员工队伍进行技能评估,在公司范围内实现人力资本的最高价值的配置。
据报道,Pymetrics公司背后的支持者包括Khosla风投公司,这个创业团队拥有很大的企图心,并不仅仅是开发一个游戏评估系统,未来他们将会掌握海量毕业生的技能评估数据库,此外还拥有招聘公司的职位数据库(包括技能和个人素质要求),结合求职公司和毕业生的精准数据,他们希望成为一个下一代的在线招聘市场。
不过该公司高管也表示,游戏软件对于人才的评估,以及他们在招聘市场所扮演的角色,还无法取代白领社交网络LinkedIn。(晨曦)
【文章来源:腾讯科技】
-
资讯
社交招聘时代,如何运营一个社交媒体账号(2):识别假数据
上期,小编给各位HR介绍了关于如何运用一个社交媒体号,如何玩转内容来吸引粉丝。这期小编来给大家根据一些大家平时的困惑:明明吸引了那么多的粉丝,但好像参与度不高,效果不好呢?所以接下来这篇文章不管是对即将要进行社交招聘的HR,还是已经走在了社交招聘道路上的HR,相信都会对大家有一定帮助!
当一个100多万粉丝的微信大号,后台显示打开率都有50%,推了以后,一个粉不涨,不用想你被骗了,这些都是刷粉的号。其实粉丝数这个东西,几乎是全民造假。包括娱乐明星在内,微博粉丝都大量刷粉,这都是公开的秘密。
假做真时真亦假
昨天下午一个做公关公司的朋友打我电话,说她代理的某银行的活动找了多个100多万粉丝的微信大号,后台显示打开率都有50%,但推了以后,楞是一个粉不涨。我说,你被骗了,这些都是刷粉的号。我这个朋友虽然是做PR公司,不过是刚转型做新媒体,说她很傻很天真也好,说她刚入行也好,总之上个当也很正常。
当另外一个有20万多万真实粉丝的大号报价3万时,朋友又从客户角度觉得很贵。我后来跟她说,20多万真粉的号3万还贵?如果是文章打开率可轻松达到7,8万。报价12万都有客户投过。坦白讲,如果是为了账号增粉,10元能带来一个真实有效粉就很不错了!运作的好,1元投入就能带来一个粉丝也不稀奇,运作的不好,1000元也带不来一个粉丝!
我的朋友就继续追问我数据模型,我就说,曾经这个20多万粉丝的号给我做过三次推荐,其中有一次还是策划了一个活动,有很特别的礼品,结果是,有两次推荐的结果是我各涨了接近2000粉丝,最近一次可能因为推荐的话题一般,只增加了400多个粉丝。也就是说,做的好的一次推荐能增加1%的粉丝,做的不好也就0.2%!
你又不是人民币,掉粉很正常
不要仅仅关注粉丝增加,粉丝也会掉的。实际上,当你的粉丝到了万这个级别以后,发一个内容掉千分之一的粉是很正常的,也就是1万个粉掉10个粉。各位童鞋,掉粉是刚需,不要以为你卖相好,名声大就不掉粉。掉粉是没有任何理由的,发任何东西都有人不喜欢你,不喜欢你的内容。或者本来读者很喜欢你的内容,但是你发的时机不对,比如人家在XOXO的时候收到了你一条大谈互联网干货的文章,读者一着急就把你取消关注了。所以掉粉这件事情无需自责,你需要做的是减少掉粉率而已。我看到的数据,微信掉粉千分之一,微博一天发个十几条内容掉粉万分之五,这已经证明你是个相当受粉丝拥戴的孩子了!所以无需纠结掉粉,要纠结的是涨粉速度快过于掉粉就可以!
如何判断粉丝真假
说到假数据这个问题,我想起来前几天的一个疑云。一个朋友做了一个社交应用,还未上线就号称20多万粉丝,还给我看了后台截图。只是看了截图,基于对朋友品质友好的信任,我倾向于为真。但后来我提出来让我做一个数据测试,方法很简单,就是找个话题在该订阅号中推荐下我的公共账号:丁辰灵,根据我增加的粉丝数可以倒推该账号的粉丝活跃度和用户数。但对方找理由婉拒了。因为该账号属于女性等非我熟悉的范畴,所以我就问了我一个女性90后友人,也是一个运营公号的高手。她也倾向于假的可能性比较大,然后她提了一个判断标准,就是在朋友圈里是否我们经常能看到该公号转过来的内容,如果看不到,那数据为假的可能性就较大!她的直觉我同意,具体数据模型可以根据不同领域的不同真实粉丝的账号建立和比对!
你不得不了解的微信公号数据
讲到这里,我想说说你不得不了解的微信订阅号的几个数据:1. 无论哪个领域,科技,财经,女性,有四五万真实粉丝号已经相当不错,20多万粉丝的号已经堪称大号中的大号。2. 打开率能有10%到15%已经相当不错,达到40%到50%可以是惊为天人!3. 20万粉丝的号广告报价3万很便宜,6万算正常,12万也有客户投!4. 大部分微信用户是不订阅微信订阅号的!5. 从账号类型来看,娱乐明星第一,段子手第二,科技财经第三!
我重点讲讲第四点和第五点,然后我反过来解释下第一点。大部分微信用户是不订阅微信订阅号的,这是真的。去看下二三线城市和一线城市比如餐厅服务员,快递员,娱乐场所的服务员这些人群。方法很简单,拿起他们的手机,翻翻就知道。微信只是一个形式,大部分人用来聊天。这就好像玩QQ的人不一定会看QQ新闻一样,事实上是大部分都不会看!
其实粉丝数这个东西,几乎是全民造假。包括娱乐明星在内,微博粉丝都大量刷粉,这都是公开的秘密。但是从账号类型来讲,粉丝最多的是娱乐明星,罗振宇在往这条路走,但实在还差的很远,除非老罗去演戏,而且还得红!
微博时代,排名第二的账号是段子手,微信因为双向强关系,不是段子手最好的舞台;排名第三的是财经和科技的超级大V们,比如李开复,任志强,杨澜这些!还是那个原因,维护微信的成本远高于微博,所以这些超级大V都没怎么运用微信号,当然他们也不需要。总体来讲,除了娱乐明星,财经和科技领袖曝光度高,事件多,聚拢的注意力就高,粉丝就多,不奇怪。其他所有领域的所谓达人和意见领袖都无法相比,比如教育,汽车,奢侈品等等都不可能产生自己领域的达人。
如果你不是超级名人,其实行业类账号更容易吸粉:比如电商行业,电商报等。实际上以真实姓名来运营的账号有很多机构化运营后的局限性。你看做内容很牛逼的黄刚-物流与供应链 到了微信也主打物流指闻这个品牌!如果你的账号诉求感性多过于理性,那么以个人昵称或者本名更能获得用户的青睐,比如女性情感专家Ayaywawa,微博过百万粉丝,微信也好几十万粉丝了!
NoZuoNoDie的4A公司
4A公司和他们的快消和奢侈品客户,在社交媒体领域是典型的No Zuo No Die。他们几乎就跟互联网行业生活在两个不同世界。4A公司和他们客户所依仗的各种以花里胡哨文字和图片的KOL(意见领袖),99%都是骗子,数据都是假的!传统企业和外资企业在中国混不下去,完全是不敢面对现实,自己搞死了自己,怨不得别人!
在中国做大号只有两条路,第一你是名人,第二你能长期产出优质的内容。普通人想做大号是很难的,几乎不可能。唯一的例外代表是陆琪,因为他长期产出让中国女屌丝用户自我麻醉的内容,而这个群体又相当的巨大!所以最后陆琪成功不是偶然的。换另外一句话说,女屌丝的群体远比科技群体大的多,一致性也高很多,竞争少,加上市场切入点抓的好。相反丁哥所在的科技行业,群体小,竞争壁垒高,从业人数多,连个漂亮妹子都少,这也算男怕入错行吧。
内容or炒作?
如果你不是名人,能运营大号的唯一一条路是长期产出优质内容。但这仍然不是全部。前几天丁哥在北京给国内一家知名科技博客公司的员工们分享。他们请教我社交媒体运营的精髓,我最后说了一句话:炒作!
你没看错!但很可悲,基本就是这样的!持续产出优质内容在一个账号的初期很重要,但到了一个阶段以后,边际效应就会很低。简单来讲,就是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到了那个阶段,自媒体人就得要把自己往名人方向炒,而机构性的媒体或者企业就必须通过炒作事件来获得更大的注意力!
粉丝多少只是一个皮相,反映的是影响力的量化!在一个屌丝或者一个初创品牌的早期阶段,如果没有炒作的资源和炒作点,安安分分做优质内容是一条不错的路;等透支完内容的红利,想上一个台阶就需要炒作,或者说事件营销!
无论是做内容,还是做事件,都需要极强的数据分析能力。因为只有数据才能告诉你做的每件事情是否是用户喜欢的,是否能给你带来性价比最高,雪崩效应最强的方向!如何看数据,请看下一篇《如何成功运营社交媒体大号——数据第一》。
【作者介绍:丁辰灵,国内知名的互联网电商专家,科技自媒体人。欢迎关注他微信公共号:丁辰灵】
-
资讯
“云”时代网络安全的中国突围
正如业内专家所指出的,作为一种崭新的互联网模式,云计算将会是新一代也是今后很长时间的基本模式,自问世起,便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云计算以现有的分布式网络为基础,用户数据的存储和运算都是在“云”上完成的,鲜明地体现了“网络便是计算机”的理念。
云计算的出现和广泛应用,不仅降低了运算成本,还极大地改变了用户以桌面为核心的使用习惯,并改变了信息获取和知识传播的方式,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从某种程度上说,“云”时代的到来,不亚于一场革命。
“云计算掀起了一场新的互联网革命,云计算通过集中供应的模式,打破了地域和时空的限制,真正形成了信息化。通过云计算,人们可以大大提高运算效率,从而把时间和精力更有效地投入到主要工作中。”业内专家如是说。
随着跨国巨头在云计算领域咄咄逼人的“圈地运动”和某些国家在云计算领域的加紧布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就此展开。如果我们不具备“自主可控”的云计算能力,那么我们将不得不借助于相关跨国巨头的云计算中心进行存储和计算数据,这将对中国的网络国家安全构成严峻挑战。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张峰在近日召开的2014年中国计算机网络安全年会上说:“2014年是我国接入国际互联网20周年,如今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络大国。然而,互联网的发展也给经济社会带来一系列挑战,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复杂,云平台、社交网络、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新业务快速发展,不断带来新的安全风险。”
尽管与美国相比,中国目前云计算基础较为薄弱,许多研究都还处在起步阶段,一些应用技术也还不成熟,而中国信息安全产业还处在重重包围之中,但“云”的理念已经弥漫各行各业,并迸发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正如北京天融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于海波所说:“只有关键基础设施的软硬件上自主可控了,才称得上安全。20年的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比如中国安全厂商在防火墙、防入侵、防病毒这3个安全的体系关键产品或者核心产品上已经处于市场的主导地位。”
“云计算”的战争刚刚拉开序幕,如果我们能够抓住机会,在新一轮信息变革中赢得主动权,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异,乃至于实现超越。反之,就有可能被“云计算”主导的新信息化时代所抛弃,进一步拉大差距。
尤为重要的是,经过多年信息化建设,我国信息化基础设施已经达到了相当的规模和水平,而且拥有全球最广阔的市场,如果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就完全有可能成功建设出我国自主可控的云计算平台。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说:“在这新一轮技术变革中,中国具有人才和市场优势,中国可以凭此达到其他很多发展中国家所无法实现的突破和超越。”
近年来云计算这一概念频繁出现在互联网以及媒体上。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云是网络、互联网的一种比喻说法。过去在图中往往用云来表示电信网,后来也用来表示互联网和底层基础设施的抽象。目前社会上对于云计算还没有确切、统一的定义。一般认为,云计算是一种新兴的共享基础架构的方法,是此前网络领域几项重要理念与技术——分布式处理、并行处理和网格计算的发展,或者说是这些计算机科学概念的商业实现。推动它发展的是各类设备互联、实时数据流以及信息搜索、开放协作、社会网络和移动商务等Web 2.0 应用的急剧增长;同时,数字元器件性能的大幅提升及价格下降带来的全社会计算机拥有量的大规模增长,既刺激了对于大规模资源进行统一管理的云计算的需求,也成为支持它发展的物质基础。
云计算的根本特点,是它发展起来一种智能算法,可以动态管理几十万台、几百万台甚至几千万台计算机资源所具有的总处理能力,并按需分配给全球用户,使他们可以在此之上构建稳定而快速的存储以及其他网络服务,而所有数据处理都是远程的,用户无须知道资料存储在哪里,也无须知道计算在哪里进行。云计算被视为科学技术领域的又一次革命。
云安全是继“云计算”之后出现的“云”技术的重要应用,是网络时代信息安全的最新体现。云安全是我国企业创造的概念。它融合了并行处理、网格计算、未知病毒行为判断等新兴技术和概念,通过网状的大量客户端对网络中软件行为的异常监测,获取互联网中木马、恶意程序的最新信息,推送到云端进行自动分析和处理,再把病毒和木马的解决方案分发到每一个客户端。云安全技术应用后,识别和查杀病毒不再仅仅依靠本地硬盘中的病毒库,而是依靠庞大的网络服务,实时进行采集、分析以及处理。云安全已经在反病毒软件中取得了广泛的应用,发挥了良好的效果。
【文章来源:CIO时代】
-
资讯
竞鹿——“定制式”的人才拍卖网站
在竞鹿创始人陈理捷的眼里,互联网圈子里的人才招聘早已经变成了卖方市场。
“竞鹿”并不是陈理捷和他的团队所做的第一个产品,他们此前的项目是“快简历”——面向年薪20~50万左右的高级技术人员。它对招聘的最大改进,是信息的呈现变得更直接:网站上不再是公司名称与千篇一律的HR样板职能需求文,取而代之的是你直接“上司”的档案。
但在做快简历时,陈理捷发现了一个问题:“从快简历的角度来讲,我们让CTO和CEO这样的角色出面招聘,是因为他们相对于HR而言是稀缺的。但后来我们发现即使是这样,比起稀缺的人才,CEO和CTO的吸引力也没用那么大。”
所以,他们想到了做竞鹿——类似于英国的hired.com,竞鹿是一个“定制式”的人才拍卖网站——在求职者向竞鹿提交简历后,只需要等着从找上门来的招聘方中挑选出自己想要去的,然后就可以进入接下来的求职面试环节了。那么,这种把招聘变成“卖方市场”的做法,是怎么实现的?
首先,竞鹿现在只接受技术、设计师、产品经理和运营四类岗位的简历投放,而且要求求职者具备两年以上工作经验。如果你是求职者,首先需要上传简历——而这几乎是你唯一需要做的事了,竞鹿不需要你注册,也不需要你填写任何其他信息。
简历上传完毕后,竞鹿的人才顾问团队会开始审核你的简历。如果你的简历不够完善的话,他们甚至会电话联系你协助修改和完善简历,并会在你的简历上附上最基本的面试问答(一般是为什么离开上一份工作,想要什么类型的新工作)。在经过你的确认后,竞鹿才会把你的简历发送给招聘方。你会收到一封包含”竞鹿求职版”应用安装包和二维码(用于登录)的邮件,竞鹿会将你的简历匿名推送给招聘方,当对方在招聘方应用里“竞拍”你时,你就会收到相应的通知。
接下来,你可以从“竞拍”你的招聘方中挑选自己喜欢的公司,通过请求后招聘方就可以看到你的联系方式。之后,双方联系并可以确认安排面试。
对于招聘方来说,首先需要下载“竞鹿人才推送”App。注册并填写完毕公司的相关信息后,就可以看到来自竞鹿的推荐候选人名单。在现阶段,竞鹿并不会对职位进行匹配,只针对热门职位每天进行推送,比如iOS、Android、PHP、前端这些几乎每家公司都会招的职位。陈理捷说,未来他们也会给招聘方提供通知设置,让其可以过滤掉自己不感兴趣的推送通知。
陈理捷认为,现在很多招聘网站都是为通用人才设计的,而没有为最优秀的那部分人才专门设计一个流程提供服务。这对求职方和招聘方来说都不是好事,因为优秀的求职者很容易被淹没在简历的海洋里,而招聘方也很难从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那个人。
“比如,我在招聘网站上发布了招聘信息,如果这则信息没有上热门推荐,那我根本就没有机会跟优秀的求职者发生接触。但如果是在竞鹿上,我最起码会有一次机会——也就是向求职者发送招聘请求的那次机会。”陈理捷对PingWest说,“虽然求职者最终不一定会选你,但是你最起码可以跟他说上一句话——告诉他你的公司有多棒,为什么他应该选择你。”竞鹿想要提供一个应聘方和求职方可真正沟通的平台,而不只是求职招聘信息的匹配,他们还将会在下一个版本里添加私信功能。
【文章来源:pingwest】
-
资讯
微信公众平台改版:统一风格 化繁为简 允许图文消息中加超链接
[摘要]新版本新增开发者中心,对超过164处细节进行了改进,全面提升了平台的使用效率。
为了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微信公众平台日前再次进行改版。新版本新增了开发者中心,并对超过164处细节进行了改进,整体呈现出扁平清新的视觉风格,在提供更为丰富的功能的同时,化繁为简,全面提升了平台的使用效率。
此外,为便于企业或商家认知及申请微信支付功能,公众平台原“商户功能”更名为“微信支付”。更名后微信支付具体功能保持不变,仍为集推广销售、支付收款、经营分析等功能的整套解决方案。 现在就改版要点说明如下: 1. 允许在图文消息中加入跳转链接
对开通了微信支付的公众号,允许在图文消息中加入跳转链接
2. 将服务中心升级为功能插件
每个公众号都可以在添加功能插件页面,看到该帐号能申请的所有功能。
3. 商户功能改名为微信支付
为便于企业或商家认知及申请微信支付功能,公众平台原“商户功能”更名为“微信支付”。更名后微信支付具体功能保持不变,仍为集推广销售、支付收款、经营分析等功能的整套解决方案。
4. 新增开发者中心
去除了编辑模式和开发模式,让普通用户更方便地使用公众号,开发者也可以在开发者中心中,统一管理开发资源、权限和配置。
5. 全新的视觉,优雅清爽
扁平清新的视觉风格,统一规范的界面元素,化繁为简,全面提升公众平台的使用效率。
6. 超过164处细节改进,以提供更易用的用户体验。
【文章来源:腾讯科技】
-
资讯
社交招聘时代,如何运营一个社交媒体账号(1):玩转内容
HR们,大家是否已经开始了社交招聘的道路了呢?这次小编给大家介绍如何运营一个社交媒体账号。不管是即将要进行社交招聘的HR,还是已经走在了社交招聘道路上的HR,相信都会对大家有一定帮助!
自媒体是个伪命题
之所以用社交媒体账号,而不是自媒体账号,是想让大家明白,固然今天自媒体时代成就了无数英雄,但个人品牌和企业品牌在运营上本质并无不同。个人品牌固然更加个性化,企业品牌也在往人格化发展。无论再怎么“去中心化”,都需要组织。自媒体人只要有了助理,有了自媒体经纪人,有了社区客服,甚至有了专门的话题策划,自媒体和传统媒体并无甚区别;无非是运营平台和灵活性的区别而已。自媒体组织化运营是必然的方向。
组织化运营的好处一方面是遵从社会化分工的大原则。即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儿。比如丁哥文章写的还可以,但对排版比较没感觉,那就需要一个排版的人来干专业的事儿。第二个好处是可以持续不断档的运营。毕竟没有人是铁人,没必要一年到头连度假都在写文章。
但是自媒体的组织化和传统媒体又有显著不同。生产力和小编的数量并不成正比关系。人多只会人浮于事,运营账号也不代表要每天一篇原创。任何人都有文思枯竭的时候,把创作变成商业化的日常更新本来就很难保证质量。搭配默契的2到4人小团队,充分授权,紧抓热点,对于运营一个账号就足够了。与其花多人运营一个账号,不如多个小团队运营多个账号!
内容为王
内容为王这句话是老话,但能做到内容为王却是很不容易的事儿。注意力经济时代,内容是获取注意力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今天的内容不限于文章,一段语言,一个图片,一个秘密上的八卦截图都可以成为好的内容。运营社交媒体账号要敢于在各种内容形式之间切换,耍酷也好,耍宝也好,卖萌也好都可以。怎么High怎么玩,严肃的内容也得玩出黑色幽默出来。
尝试举一些例子说明:
1,即时性
新闻都讲究时效性,社交媒体也一样。不多说,拿个最接地气的案例来分析。
这几天,网上疯传一段疑似某明星的不雅视频。如果丁哥没节操一点,放在社交媒体上,肯定会引起很多关注;但等一分钟,用户关注的实际上是视频本身,而不是你这个账号。另外如果丁哥发在我个人微博上,和我微博定位相悖,反而引起反效果。所以这个视频比较适合从草根视频账号中发出,得到双赢的效果。
那么,丁哥面对这个时效性的内容可以做什么呢?我可以在微博上发:“刚看了21S的视频,现在的炒作真是无极限”这样表达自己观点的文字,也可以发点卖萌调侃的:“网上纷纷传21s的视频,还硬要和X明星拉上关系,我鄙视你们这些无聊的人,好好干点正事吧。但如果你有的话,我想说,传给丁哥一份!”
最终,我啥都没干,因为在忙着度假,当然就没在这件事件中消费到任何热点,给自己带来任何注意力。
而一个在英国的朋友,她迅速推出了一篇文章《从XX事件看互联网白热化时代,什么才是稀缺资源》(虽然后来被和谐了),很快就在朋友圈转的无处不在。这就成功消费了“即时性”,但却树立了自己在解读社交媒体传播的专业形象。
2,相关性
上文最后一段例子其实已经从即时性走到了相关性的范畴。我们试想,假设标题是《如何看互联网稀缺资源》,估计只有一群小众人等会点开标题。如果标题是:《从云迪事件看互联网稀缺资源》点的人会多一些,但肯定大大不如原标题。原因无他,后者更即时嘛——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注意力时代,一篇内容再有干货,写的再好,酒香还怕巷子深。这就是为什么要不断新瓶装旧酒来获得用户注意力。
相信丁哥,对于99%读者来讲,他们根本不那么Care你文中的观点,大部分人对内容的消费仅仅是一次而已。所以如何让内容能和你专业的社交媒体账号有相关性,这是今天社交媒体运营要学会的。
再说几个例子吧。例如,“黄刚-物流与供应链”这个微博账号,主要内容是和物流相关的,但要是光发干巴巴的段子,估计黄哥要喝西北风去了。他是做相关性的好手,一切都能和物流扯上关系。比如玉兔号登月,黄哥就在微博上调侃:“玉兔上月球,是给嫦娥姐姐送包裹去的!”
去年北京暴雨,有一位公民因为车熄火无法爬出车窗而逝去。懒人餐厅的老板很快反应在微博上发出:“在懒人餐厅吃饭,送榔头一把,送完为止。”虽不免有消费灾难之嫌疑,不过还是一个不错的“相关性”的案例。
说起相关性,杜蕾斯(官方微博)是一把好手。北京暴雨的那个经典案例,杜蕾斯就是以“有杜蕾斯回家不湿鞋的”的微博策划,被成功转发了几万次;而王功权私奔的社会热点的第一时间,杜蕾斯发了:私奔需要三样东西:1. 杜蕾斯 2. 现金 3一起私奔的他(她)。
3,是否够好玩
今天的互联网是一个屌丝狂欢的时代。所谓得屌丝者得天下,如果你不会卖萌,不会人格体,不会放低身段,是很难运营好社交媒体账号的。再高大上的东西都需要屌丝帮你传递,所以高大上的语言在社交媒体时代完全不Work,还会被人骂,被人挤兑。这和传统媒体时代,各种小众高大上枯燥无味的杂志八股文是完全不同的。
比如首先你要学会屌丝的语言,知道什么叫“喜大普奔,累觉不爱,不明觉厉,人艰不拆”吗?
这些网络语言就跟俺们70后当初用“美眉”一样。不过貌似现在美眉已经完全Out了,连丁哥都动辄妹子长妹子短的。其次,要低调,比如要时时刻刻晒自己屌丝的样子,要自称小编,把自己越寒酸越屌丝的样子晒出来。要学会黑,比如黑黑老板,咒骂他上厕所没有带厕纸,吃方便面没有调料包。也要学会自黑,自称二逼也不是不可以。
当然语言要充满幽默感和好玩性,我这里再给出一个范文:
天猫内裤门事件,大致就是天猫发布了一个双十一的内裤售卖数据,结果江宁公安局的大大们质疑数据的准确性。上图:
今天进入了一个内容快速产生,快速消费的碎片化时代。好的内容无需过长,无需高大上,好的内容自然可以在微博和朋友圈疯转,帮助你的账号获取注意力。各位思考过为什么心灵鸡汤和段子手的内容转发量如此高呢?因为心灵鸡汤短小精悍,貌似跟每个人都有“相关性”,而段子手的“恶趣味”超出常规。
专业的内容并不因为内容的平民化而丧失专业性,这只是拉近用户的一种手段。时代变了,读者变了,媒体也要变了!
本系列共规划五篇。后续文章将会谈到运营账号中的数据分析、粉丝互动、团队管理、账号运营模式、微博微信运营区别、如何利用外部流量、如何利用事件营销等。
【本文作者丁辰灵】
-
资讯
微信企业号的四大功能猜想
企业级市场是一个蕴含巨大机遇的市场,但也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腾讯此前做微生活、微信会员卡等几乎所有的企业级市场均没有获得太大的成功,那为什么还如此坚定地进入这个市场呢?
近日,媒体报道继QQ延伸出企业QQ后,微信也将开始企业市场的布局,微信已经计划在订阅号及服务号基础上推出“企业号”,定位为企业办公。帐号完成认证后可将员工微信导入。微信打卡、微信报销、微信会议等企业功能都可以在微信上完成。
在微信全球注册用户超过10亿之际,传出此消息,引起了各方关注。在丁道师看来,腾讯微信推出企业号绝非一时兴起,而是蓄谋已久。可能很多人不知道,腾讯在推微信企业号之前,已经推出了企业QQ,并在2012年底推出了企业QQ的手机版,而且企业QQ的手机版本已经具备了诸多CRM和企业内部沟通协作的功能。那问题就来了:腾讯为什么要推出两款功能雷同的产品?
原因其实很简单:内部竞争,优胜劣汰!对于腾讯这种级别的公司来说,很多领域都有几个团队来做看起来类似的事情,这样的好处是即使其他几个都死了,只要能成功一个就能够完成腾讯在该领域的战略布局。按照这样的思路,腾讯内部先后成长起来了诸如微信、QQ游戏这样的产品,当然也有诸如QQ影音、QQ网购这样基本消失了的产品。
微信企业号的几大功能猜想
腾讯通过企业QQ没有能够在移动办公领域有所作为(实际上,市面上大部分的办公软件是基于PC端的,即使有移动端,也几乎是摆设或者简单的信息沟通的功能),在微信上推出企业号就势在必行了。很多人对微信企业号的功能有哪些非常感兴趣,就此我也咨询了腾讯内部认识的一些朋友,大家都表示不知道或者不能说,可见微信企业号下一步要怎么走,腾讯自己都没有完全想清楚。那么丁道师今天就在此做一些猜想:
一、实时通讯,内外沟通方便快捷。
即时通讯是腾讯最强的基因,我猜想微信企业号的主要功能也是内外沟通,微信企业号的通讯功能设置应该既能够满足企业成员内部沟通的各种需要,又能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企业内部成员与企业外部联系人的沟通需求,在实现企业即时通信的模式多样化的同时,提升了企业沟通的效率。甚至会加入广播、短信群发等功能,一定程度上能够代替传统的电子邮件。
二、绩效考勤管理。
绩效计算和考勤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软件非常基本的功能,显然微信企业号也应该会有这些功能,并且可以方便地进行云端漫游和存储。
三、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
微信企业号也应该会在某种程度上帮助企业做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会开放一个个api接口,允许企业接入第三方的应用。
四、网络营销和用户分析。
可以说,在“大数据”时代不仅仅是量级的体现,更是转化能力的体现,微信几亿的用户,利用这样的企业级工具可以对其价值更好地挖掘。社交的基础即人,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级市场,有了人才能形成可不断扩张的社交关系网,数据的价值才有落脚点。微信企业号或可精准的分析企业潜在用户,并且系统会根据用户提供的资料,按不同年龄、性别、爱好、收入、回访次数等信息分类,企业根据自己产品的特性,从中观察、分析、精确地智能锁定消费者,以便后续展开针对性的营销策略。
不差钱的腾讯为什么要做企业级市场
企业级市场是一个蕴含巨大机遇的市场,但也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腾讯此前做微生活、微信会员卡等几乎所有的企业级市场均没有获得太大的成功,那为什么还如此坚定地进入这个市场呢?
纵观全球科技行业的发展大局趋势,我们可以得出IT巨头发展的一个共同的规律:先从消费级市场起家,等市场饱和之后,最终转型企业级市场,如果不转型,要么被收购,要么被市场淘汰!我之前的文章提到过,美国的戴尔公司、IBM公司,以及中国的联想公司,在互联网领域谷歌、亚马逊也纷纷开始转型企业级市场,中国的BAT们未来必须要放互联网时代带来的荣光,拥抱更深层次的企业级服务市场。
【本文作者系速途研究院院长丁道师;微信公众:dingdaoshi123】
-
资讯
确证!微信将推出“企业号”
最近传得沸沸扬扬的微信“企业号”终于在昨天得到确证,本人亲眼在一位朋友的手机上看到了微信的这个新模块。在微信的“通讯录”菜单部分公众号项目下,在原有的订阅号和服务号之下,多出了一个“企业号”。据朋友透露,他们已经内测这个功能几个月了。
百度掌门李彦宏在今年的百度联盟论坛上预言,企业级市场将出现大量互联网商机;对比他此前对互联网思维、中间页、读图时代的多次准确预言,企业级市场的互联网服务的确已经到了该收割的时机。而微信“企业号”的加入,则将为这一市场的引爆点燃决定性的引信。
有些人可能不以为然,觉得好像微信随便推出个啥功能,自媒体们都要出来唱个赞歌。这方面我要谦虚地承认,的确出现过捧得过热的情况,比如微信5.0大幅度扩大了扫一扫功能后,淼叔当时很乐观地预测这将对“近场O2O”带来正面影响,结果微信再一升级,扫一扫功能又被大幅度精简了,原有的封面、街景、条码扫描都没了,只剩个二维码扫描。这说明一方面有些技术还不大成熟,另一方面很多功能可以归约到二维码扫描上实现。
但这次的企业号推出,的确将给整个基于互联网的企业级软件行业(包括SAAS、PAAS甚至IAAS,分别为基于互联网提供的软件、平台、基础架构服务)带来巨大的契机。原因也很简单,客观地说,微信因为其简洁有效的设计和克制的功能管理,已经成为一个世界级的移动互联网标杆应用,庞大的用户量和丰富的第三方开发者、企业用户,决定了它任何一次创新,都带来大量商机向移动互联网迁移甚至新生。微信公众号催生了如火如荼的自媒体、微信支付带火了理财通、红包则成为社交平台上最独特有力的营销工具。
所以,“携移动以令天下”的微信,在企业号上将给业界带来哪些机会?
企业号能做什么
我们首先从企业号的基本功能和架构说起。
在整个公众号体系中,订阅号是维护者发布信息的平台,服务号是企业提供服务的平台,即将出生的企业号,则是企业进行“管理”的平台,也就是说,企业号将在移动互联网上,为企业提供对内部员工的管理、沟通与服务。从目前得到的消息来看,企业号内的消息将出现在用户的信息流中,而不像订阅号那样被折叠。这也使得企业号内容成为优先级最高的消息。
就像订阅号、服务号目录下,用户可以订阅多个公众号一样,在企业号这个目录下,用户也可以订阅多个内容,不过这些内容叫做“功能模块”可能更合适些(每个模块的外在形式与公众号类似)。一个企业申请了企业号之后,员工们通过自己的微信订阅这个企业号,下一步就可以使用该目录下的各种功能模块,完成企业内部各种管理与交流。例如,他可以通过向“打卡签到”模块发送一张地标照片,表明自己虽然外出但仍然按时到达指定地点;也可以通过“报销”模块提交一张发票的扫描件,在手机上走完审批流程;他还可以向“工作日志”模块发送一句语音,让自己的团队都听到最新的想法与进度。
就像微信最新的愿景口号“连接一切”一样,企业号的出现,就是为了将用户的“企业身份”通过微信平台与所属企业连接在一起。
企业级软件市场的爆发契机
有部分声音认为,微信一做企业号,那些目前在做协同办公、网上CRM的企业就是死路一条,因为他们无论如何没法跟微信竞争。这实际上是误解了微信“连接”的属性。稍加思考就可以明白,微信的强项不在于开发各种具体而微的应用,而是沟通、社交与平台搭建和维护。所以,企业号中的各个模块,微信不可能自己亲力亲为去做,而只会是开放标准接口,由各家SAAS厂商接入自己的服务。
所以在企业号上线后,我们将可能看到这样一种情况:某个企业号之内,表单使用麦客CRM的模块,签到登录用纷享销客,群组交流用明道;具体使用哪些模块,完全由企业自由配置和购买。这时候,微信实际上就成为大量企业级应用的市场,起到分发和连接的作用。
不要忘记,微信刚在前两天开始内测“微信登录”和UnionID功能,这两项功能保证了微信ID在不同应用间的通用性,也同样保证了企业号管理者在后台对来自不同厂家的模块获取的数据进行统一管理的能力。
独立SAAS厂商愿意接入微信企业号系统吗?应该是愿意的,因为这意味着他们可以在微信上搭建轻量级的“入门级软件”,可以让用户和企业先行熟悉协同办公服务的氛围,培养起在手机上完成工作、交流数据的习惯。当企业每个员工都习惯这一点后,SAAS的市场教育工作也就水到渠成地完成了,native APP一些更加专业、更加方便的特性,将吸引企业正式进行部署。而由于微信登录功能的存在,无论是企业号模块还是独立APP,SAAS供应商们都可以保证用户数据的统一和连续。
而对微信本身来说,推出企业号将使得用户在自家平台上的黏性更强,也为利润最丰厚、商业价值最广阔的企业级软件们提供了用户入口和平台,巩固了自身的平台,留住了身在企业的高素质用户,并把产品的“闲聊”色彩冲淡,拓展到工作领域。通过”连接“而非”独占“来留住用户,这大概也是微信产品哲学的又一次体现。
文章来源:虎嗅网 作者:阳淼 山寨发布会创始人,他将在微信公众号“山寨发布会”上更新他的最新观察,个人微信号2350285,新浪微博@阳淼 ,私信开放。
-
资讯
“开课吧”上线“微专业”,提供由浅入深的系统性在线教育服务
“开课吧”现在上线了全新的在线教育新服务——“微专业”,“微专业”是在之前开课吧“导学课”的基础上,将导学课以专业学科的递进方式系统化、全新规划处理的在线教育新服务。
具体来说,“开课吧”尝试以具体的职业需求为导向,从基础的 IT 教育开始,通过一系列有目的、有节奏以及由浅入深的专业课程的学习,让用户真正学习到能够满足某一项专业职业需求的知识技能。如此一来,想要学习某个领域专业知识技能的小白用户,可以在“开课吧”获得帮助,而有了一定技能水平的用户,依旧能够在“开课吧”充电,提升自己的水平。
“开课吧”拥有一些鲜明的优势,首当其冲的是“开课吧”的在线课程内容。目前“开课吧”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向,包括“公开课”、“导学课”以及“微专业”。“公开课”类似于现在火热的 MOOC,主打场景多变一些的轻量级课程,“导学课”更重量级,看完课程视频要做作业和小组讨论,学习更系统,“微专业”则是在“导学课”的基础上以职业规划为导向的由浅入深的完整课程体系。
“微专业”具体来说,是基于“开课吧”母公司慧科教育 IT 的专业体系,再按照具体面向职业需求,将内容进行了重新的逻辑梳理,得到了完整的、更具实际学习意义以及更符合互联网传播特点的课程体系,用户只需沿着“开课吧”的流程学习,就可以获得实在的知识技能。
除了已有的线下教育的资源之外,“开课吧”还在积极地扩展最前沿的新知识进入“开课吧”,比如会与知名高校、教育培训机构来进行课程合作,也会邀请一些知名企业的技术高管来分享课程。比如合作伙伴里已经有北航、清华经管学院这样的高校,还有百度、Adobe 这样的名企,还和 IBM 合作出品了大数据分析、挖掘、开发的 8 个课时课程。“开课吧”还特别透露,已经与著名的云计算企业合作了重量级的云计算课程。
在另一方面,“开课吧”花了大量的精力在在线课程内容的制作上。“开课吧”有一个 70 人的视频制作团队,从视频讲师的造型、分镜头脚本设计再到后期视频创意,都有专业的团队来完成。“开课吧”拥有自己的摄影棚,甚至专业的 4K 摄影机来制作视频。
说到这里,肯定有按耐不住的同学去“开课吧”网站上点开某个视频试用了吧,但你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微专业”的课程时,你的一切行为都会被“开课吧”记录,生成你的学习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来判定你的学习状况。具体来说,在视频播放器上的暂停、快进、拖拽都会被服务器记录分析,一则可以全面了解学员状况,二则可以通过数据反馈给内容团队,迭代出更好的视频内容。
在学完了这些课程后,“开课吧”通过“微证书”来证明你的学习状况。“微证书”是由“开课吧”联合著名的高校、名企,还有工信部这样的权威机构共同打造的,针对某一门导学课程的通过认证。为了全面的考察学员的学习状况,“开课吧”正在设计一套类似于游戏中的成就系统,每一门课程的成就点数会被分散在多种纬度里,比方说观看时长、观看次数,还包括课后习题的完成情况等等,只有拿够了一定的“成就点数”,修够了“学分”,才能拿到最后的“微证书”。
在拿到了“微证书”之后,“开课吧”还有专门的招聘服务“找座网”,来帮助学员通过已经学到的知识技能,拿到更好的 offer。
7 月 1 日全新开课吧平台上线 36 门导学课,每门导学课总课程时长在 4-6 小时,还有 38 门公开课,再加上尚未上传的 55 门课程,共有 129 门课、超过 260 小时的课程内容,并且“开课吧”到年底会累积上线 200 门导学课和 300 门公开课。现有注册用户 30 万,平台 UV 日均约 13 万,PV 日均约 25 万。
在跟“开课吧”创始人方业昌交流过程中,他向我强调了“重教育,轻学习”这样的观点,简单来说就是,教育需要做的很重,重在尊重教育的本质,必须要有优秀的内容以及课程体系设计,对于“开课吧”来说,先前线下教育积累的势能让他在内容部分拥有了深厚的实力,这也是前期“开课吧”吸引用户,扩大影响力的利器。
在此同时,我意识到现在的“开课吧”从内容制作到后期的学员管理,甚至于更后方的垂直招聘都进行了布局,整个线上教育流程的全部都有了“开课吧”的触角,显得极其庞大,不过方业昌告诉我,这只是目前的一个状态,“开课吧”希望将在线教育垂直领域做深做透,在时机成熟的时候,走开放平台的路线,比如开放在线课程体系的设计标准、开放在线视频制作标准团队、开放在线导学服务标准、课程数据分析及开放平台的第三方应用开发标准等等,将自己转化为开放的在线教育平台,帮助整个在线教育行业更快更好地前进。
[36氪原创文章,作者: cookirss]
扫一扫 加微信
hrtech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