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2019中国人力资源科技年度论坛在深圳成功举办, 近20位HR科技大咖分享新技术、新产品和创新实践!(多图)
2019年9月7日,由HRTechChina主办的2019中国人力资源科技年度论坛在深圳金茂JW万豪酒店盛大举行。
本次论坛邀请近20位来自全球知名企业的人力资源高管和人力资源行业思想领袖,发起近20场谈及未来、趋势、新技术、新实践、新产品的精彩分享;近20家中国最优秀的人力资源科技机构现场展示最新成果和解决方案;更有1000位企业CEO、知名企业领导者、CHRO、人力资源总监、人力资源专家和HRTech达人现场碰撞思维火花,分享行业洞见,共同探讨具有前瞻性和争议性的话题,推动中国HRTech在创新上的发展。
同时感谢肯耐珂萨、薪智、易路软件、蓝鹰、智思云、薪宝科技、仁云、CDP、劳勤、关爱通、i人事、泛微、契约锁、领英、优面宝、扬州博尔捷(排名不分先后)等赞助合作伙伴对本次论坛的鼎力支持!
首先,本场论坛的主持嘉宾是来自HRTechChina的首席顾问Gawain先生。 在Gawain先生的《2019年度前三季度投融资总结及预测报告》演讲中,介绍了2019年1-8月中国HR科技市场的融资次数在20+ 金额达到34亿+人民币,相对2017、18年度均有下降,且大部分在C轮之后,投资金额超过1亿的案子超过10多起。同时也向全场HR重磅发布了由HRTechChina精心制作的中国人力资源科技云图9月珍藏版,该图涵盖了中国的人力资源科技分布概况。全场掌声雷动,HR们赞叹不已。
紧接着,蓝鹰立德CEO赵佶先生为大家带来关于《个税改革后的信息化建设》的主题演讲。该演讲主要涉及三个大的方面:①、个税改革的背景;②、个税方案的挑战;③、税改应对的案例。在个税改革背景这一方面,他主要是谈及了个税税制改革给企业带来的多个困扰;在个税方案挑战这一方面,他主要是介绍了蓝税方案;在税改应对案例这一方面,他主要是分享了一些有关银行、地产、物流的案例。
随后,埃森哲通讯、媒体与高科技事业部人才与组织业务负责人王曼 (TRACY WANG)女士发表演讲--《数字化HR的未来》。她主要讲述了数字化HR在AI和自动化(RPA)技术、AR/VR技术以及区块链技术上的案例,更是全景展示了数字化的HR科技未来。
接下来,为大家演讲的是薪智市场营销副总裁吴智豪先生,他带来的主题演讲是《薪酬调研未来式-数据零距离》。他认为,未来式薪酬调研有三大要素:“数据要最新的”,“地域、行业覆盖要全的”,“不能花太多钱的”。同时,在演讲中,他也报告了2019年1月至6月市场薪酬数据,分析了互联网、金融、房地产等行业的跳槽涨薪率。
随后,亚太劳动力效能研究院行业顾问、上海劳勤首席顾问杨斌先生为大家带来了《工时效能管理 赋能企业降本增效》的演讲。他认为劳动力管理智能云平台的核心主要在于:①、精准控制劳动力成本;②、持续提升劳动力效率;③、预先防控合规性风险;④、有效提升员工满意度。而通过自动化工时管理,企业的排版效率、直接工时效能、产品定价准确率都得到了提升。
接下来,易路软件华南区总经理胡文浩先生发表主题演讲--《数字化时代,用“薪”突破HR战略化瓶颈》。“然而,很多组织仍在使用其在十年前部署的薪酬解决方案。”在演讲中,胡文浩先生将传统静态薪酬管理与数字化动态薪酬管理做了对比。数字化薪酬管理的优势在于:①、团队协作(薪酬计算由各个业务部门通过团队协作完成);②、全面的数据(基于事件驱动的数据模型,与完整准确的数据);③、连续的分析(持续的数据分析与预测以适应快速变革)。
随后,论坛迎来了更激动人心的时刻!“创新需要勇气,HRTech的创新更加需要机构和企业相互协同和支持。我们也看到HR行业的同仁,奋不顾身的投入其中,而评选奖项可以更加进一步的激励创新、探索和冒险精神!为能够进一步的推动这种氛围,HRTechChina特别发起 “中国人力资源科技创新奖” ”。其中,有6家企业获得了中国人力资源科技创新企业实践奖,同时也有6家HR科技机构的产品获得了2019中国人力资源科技创新产品奖。
2019中国人力资源科技创新奖完整榜单地址可以访问:http://hrtechchina.com/30680.html
紧接着2019中国人力资源科技创新奖的企业实践代表就获奖案例进行分享。首先是来自美高梅的周巧婷女士为大家带来了关于《美高梅网上学院-综合数字化学习解决方案》的演讲。周巧婷女士先是向大家整体介绍了一下美高梅学院,后又讲述了美高梅网上学院的投资回报ROI。
其后,沃尔玛中国人才与学习发展副总裁/沃尔玛(中国)零售大学校长周雯娟女士进行了关于《每天5分钟,成长大不同-“沃课堂”移动学习平台》的演讲。周雯娟女士表示,沃尔玛深耕中国市场,将用户痛点转化为目标。最后播放的员工使用感受视频引起在场HR的热烈掌声。
然后,来自海尔集团的HR高级经理郭文昕女士分享了《海尔人力移动化&智能化转型》的演讲。 主要是围绕“哪里是人才吸引痛点”和“如何成就更好的人才吸引体验”两个问题,进行阐述回答。
接下来,红星美凯龙家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信息技术中心产品高级经理徐波的演讲主题是《培训管理与移动学习平台实践分享》。徐波先生的演讲重点主要涉及三个模块:“培训管理现状和目标”,“移动学习产品架构”,“移动学习产品展示”。同时,徐波先生也分享了他的一些心得:“创新,并非一定要创造一种新的技术,能够把现有的技术手段用前所未有的方式组合起来,并产生实际价值,也是一种创新。”
之后,创客工场科技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高级经理龚娇女士分享了她的演讲《跨界创新,让HR产品拥有性感的外表和有趣的灵魂》。她认为:企业文化的愿景是让更多人享受创造的乐趣;企业文化的使命是培养创新的土壤,用科技赋能更好的教育。
上半场演讲结束后,论坛进入午间休息互动环节,大家纷纷前往展区交流互动,畅所欲言。同时,不少参会嘉宾纷纷加入游戏环节中,拿着由HRTechChina精心设计的科技云图集满展商印章领取到本次论坛的限量礼品!
下午开场分享的重磅嘉宾来自平安人寿人力资源部总经理孙斌先生,他带来的分享主题为《平安180万人背后的“智慧人事”管理体系》。孙斌先生的演讲,让在场的HR们受益匪浅。
接下来,薪宝科技首席风控官(CRO)社税改革专家徐阳作出了《新用工、新技术与新监管》的演讲。徐阳先生的演讲中主要包含了新技术赋能之下的新监管,新经济环境中的新用工,新用工趋势上的新技术三方面。
随后,仁云科技副总裁叶曙光在《面向数字化转型的HR共享服务模式设计》演讲中谈及到以数据的管理为核,智能的流程为纲,场景的服务为体,增值的人才为本,共享的平台为用,来打造HR共享服务平台。
接下来,智思云合伙人/副总裁、数字化人力资源研究院院长陈政发表主题演讲-- 《SaaS引领HR数字化转型》。陈政先生以智思云产品的五大特性(可配置平台,功能松耦合,第三方集成服务,产品易使用,系统一体化)为角度,阐释了HR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
接着,广东三维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CHO姜卫红发表了《大咖谈:做一个以结果为导向的HR-HRBP的价值发挥》的演讲,通过几个小的案例讲述了HRBP在企业更好的价值发挥。
最后,华胜集团CHO黄渊明带来了关于《大咖谈:CHO的经营者视角与实践探索》的演讲。黄渊明先生在演讲中表明:“经营大于管理,任何管理动作都要考虑闭环的问题——起点与终点都是经营!”。
中国人力资源科技服务平台将始终保持以人为本(People First, Technology Second)的初心,持续不断地传播科技如何更好的赋能企业与个人,发挥全部潜能。相信接下来将有更多的企业和资本加入到人力资源科技领域!这也是未来不可避免的趋势。
至此,2019中国人力资源科技年度论坛深圳站圆满举办。再次感谢所有合作伙伴、演讲嘉宾和参会嘉宾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同时感谢我们的工作人员、志愿者的真诚付出!希望再次与大家相遇,深度畅谈人力资源科技行业前沿话题和最佳实践之道!
HRTechChina 介绍
HRTechChina 是中国首家领先的人力资源科技垂直媒体平台,立足中国,致力于推动中国人力资源科技发展!
HRTechChina核心报道中国人力资源科技创新企业及产品信息,关注并实时分享全球的人力资源科技资讯。同时,以原创角度独家报道人力资源科技公司和创业公司;每月独家发布人力资源科技投融资数据及报告,业已成为人力资源科技领域创业者以及行业精英获取全球人力资源科技行业资讯和动态的主要渠道。
HRTechChina通过举办人力资源科技论坛,培训等丰富的活动,促动人力资源科技行业的交流;举办CEO硅谷创新参访论坛等,带领中国人力资源科技公司,创业者,高管与国外最火热的人力资源科技创业者及公司交流;关注业内的创业项目和投融资动态,促进项目和资金的对接以及提供创业企业人力资源的相关服务。
与世界知名人力资源科技组织建立良好的关系以及开展紧密的合作,向内引进先进的行业资源,向外搭建向世界发声的渠道,与广大业内人士共同致力于中国人力资源科技的进步和发展!
HRTechChina官网:http://www.hrtechchina.com
2019人力资源科技论坛·深圳站图片直播地址:https://live.aiyaopai.com/live/51224512
2018年度精彩回顾:2018年度中国人力资源科技论坛成功举办 超过1400位HR同仁共襄盛会!(多图) http://www.hrtechchina.com/21437.html
-
资讯
2019中国人力资源科技创新奖揭晓,祝贺!
2019年9月7日,2019中国人力资源科技创新奖颁奖典礼于深圳金茂JW万豪酒店隆重举行。中国人力资源科技创新奖由HRTechChina发起主办,并得到多家行业、知名企业和机构的大力支持。
中国人力资源科技创新奖HRTechChina INNO Awards
HRTechChina从成立以来,推广和传播最新的人力资源科技方面的新知、项目、动态、技术等等,更是致力于推动中国人力资源科技的进步与发展。
在过去的几年中,投融资市场跌宕起伏,从2016年2017年的到2018年2019年的低谷。这期间都出现了不少的HRTech的创业公司,的时候大家勇于创新敢为人先,各种尝试和努力都为这个市场播下前进的种子。在低谷的时候行业和企业内部便基于更实际的服务产品,提升改进创新。
随着中国科技的快速发展和落地场景,我们国内的HRTech领域涌现出很多创新的内容。这可能是技术创新、应用创新、实践创新、场景创新、对象创新、推广创新、服务创新、体验创新等等。
创新需要勇气,HRTech的创新更加需要机构和企业相互协同和支持。我们也看到HR行业的同仁,奋不顾身的投入其中,而评选奖项可以更加进一步的激励创新、探索和冒险精神!为能够进一步的推动这种氛围,HRTechChina特别发起 “中国人力资源科技创新奖” ,同时9月7日在深圳的中国人力资源科技年度论坛中揭晓并颁发奖项!
HRTech INNO Awards 2019 奖项设置
·中国人力资源科技创新产品奖
·中国人力资源科技创新企业实践奖
评选环节
本次评选环节评委严格把关。40多家企业在申请奖项过程中,首先须提交完整的案例体系或深度的细节,丰富的数据支持和结果验证,以图片、文字、视频等形式均可,要求必须原创且经实践考验。评选过程中,企业资料先交由评委团单独审核,审核通过,进入研究阶段,以各项指标为基准,最终确定了12家符合要求的企业和机构。
最终确立本次的中国人力资源科技创新获奖名单为:
中国人力资源科技创新企业实践奖(排名不分先后)
沃尔玛(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项目名称:沃课堂
红星美凯龙家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项目名称:培训管理与移动学习平台实践分享
美高梅中国
项目名称:美高梅网上学院
海尔集团
项目名称:搭建海尔移动人才体验系统
深圳市创客工场科技有限公司
项目名称:跨界创新,让HR产品拥有性感的外表和有趣的灵魂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项目名称:中国平安HR-X “千人千面”智能培训项目
中国人力资源科技创新产品奖
上海必博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
产品名称:Workio
产品介绍:Workio 是BIPO旗下面向全球中小企业的HR SAAS服务,我们围绕着企业里最重要的资源:人,依托BIPO遍布全球的服务资源,通过workio轻松整合线下服务,为企业和员工提供的不仅是软件功能,更是看得见的可靠服务。
Workio提供专业的人力资源系统解决方案,包括员工主数据管理、入离职管理、考勤管理、工作流审批、财务报销、薪酬计算、体检预约、福利商城等功能,系统内置法规政策和行业经验,通过引导式的上手操作,让每一个初次接触这个APP的员工都可以轻松上手,增加工作便利性,提高工作效率,方便管理。
上海劳勤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产品名称:WTS
产品介绍:产品四大核心引擎,一站式解决企业劳动力管理问题。制度配置引擎:传统通过人工对不同岗位职级进行制度设定,工作繁重。劳勤的导航式制度配置模式,内置数十个行业,近千个“业务场景”制度模板,快速配置各岗位考勤制度。事件预警引擎:传统方式无法实时管理人员到缺岗,加班工时合规化及成本控制,劳勤的时间预警引擎,自动进行制度对比,自动发出预警信息,提升管理的预见性和及时性,改变原来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流程引擎:纸质单据申请HR最终员工效率及领导签字手续繁琐,劳勤流程引擎,实现手机移动考勤单据申请\审批\待办全程贴心提醒,烦心的事全搞定。智能分析引擎:传统方式无法帮助管理者对运营管理\培训计划等重要决策提供数据依据,实时数据智能分析引擎,图形化展示异常智能提醒,让数据活起来。
薪郅互联网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产品名称:薪酬体系设计工具
产品介绍:运用AI人工智能及大数据技术,为企业客户提供市场薪酬分析Saas平台。运用工具将薪酬现状与市场薪酬对比分析,帮助公司薪酬体系设计、为员工切换至新体系时的调薪成本测算。
薪宝信息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产品名称:佣金宝
产品介绍:一站式任务众包结算 报税服务平台
共享经济下自然人通过与平台的业务结算获取收入而产生的税款门前申报缴交等事务代理。企业在佣金宝平台为众包人员结算、代发佣金,我司在平台为众包人员代缴税费。
①企业方只需点击上传,平台即刻自动匹配数据,轻松完成代发,一秒到账!
②API自动化结算,资金去向清晰,资金更安全,企业主更安心。
③资金安全三要素校验,客户独立子账户全方位保证数据安全
④发放灵活,支持支付宝、网银多种结算方式
上海仁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产品名称:仁云HR智能助理
产品介绍:仁云科技推出的“仁云HR智能助理“,懂员工,为员工“答疑解惑”;懂HR,解放HR 60%的工作。而且是一个不断自我迭代学习的HR 智能助理,赋能人力资源管理的全场景,涵盖全业务的AI语料库。HR智能助理,成本低、高效且持续工作。
当员工在工作中遇到难题,倍感压力而又无处排解快要憋出“内伤”时, 在HR察觉之前,HR智能助理可以迅速感知到这些情绪,及时提出预警,请求人工介入,及时疏导,避免员工情绪恶化。
情绪的感知、预警的提示都是在自然语言理解及意图识别的基础上,通过图像、声音与文字识别出来的。通过机器感知加上真人关怀,及时帮助员工舒缓心情,释放压力。
仁云HR智能助理通过自然语言交互和自然语言理解技术,不仅能做到与员工进行一问一答,还能在多轮对话中识别员工意图,承上启下。帮助HR收集员工较为真实的想法和情感表达,同时基于交互数据的文本和情感分析,快速了解员工的真正需求和评价,从而为HR制定员工福利或员工培训等一系列举措提供依据,用科技赋能人力资源管理,用技术为企业“升温”。
深圳市蓝鹰立德软件咨询有限公司
产品名称:蓝税
产品介绍:蓝税是针对于2019年个税新税法而设计的专业解决企业员工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及报送问题的企业级解决方案。产品方案中包含员工信息管理、专项抵扣信息管理、个税计算、个税申报、个税缴纳等核心功能。独有的集团化一键处理,解决中大型企业员工个税申报过程繁琐复杂的难题。极大程度的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人事工作效率,为人力资源共享服务管理带来巨大的价值。
恭喜以上获奖企业!
通过这次评选,表彰了企业在人力资源科技创新方面的大胆创新与无限追求。强化以人为本,以科技为驱动力的先进理念,更好推动向前发展。
口碑成就价值。人力资源科技创新奖评选作为中国最权威、最顶级、最具影响力的人力资源科技评选赛事之一,入选企业经过层层筛选,评委会的严格把关,终获荣誉。再次表示衷心的祝贺!
同时也希望更多的企业能参与并关注此类活动,进一步推动人力资源的创新!
关于HRTechChina
HRTechChina作为中国首家关注和垂直报道人力资源科技领域的平台和媒体,自2015年起我们持续不断地为中国行业同仁传递最快最新的全球人力资源科技资讯,影响和引领中国人力资源科技行业的进步和发展。多年来我们建立向世界传达中国人力资源科技的窗口,让世界了解中国人力资源科技的巨大能量和迅猛势力。未来,我们仍将致力于提供及时、全方位的人力资源科技资讯和商业新闻,以及增设更富洞察力的商业深度报道等媒体内容,继续为用户提供最好的信息、知识、观点、趋势。
-
资讯
【美国】RippleMatch以人工智能为动力,以多元化为重点的毕业生招聘平台完成了600万美元的融资
LinkedIn拥有遍布200个国家的6.45亿用户,在成为全球最大的专业人士网络方面是无可争议的领导者,该职位用于在招聘和电子学习等领域利用产品。但是,在实现这一规模的情况下,它还没有真正开发出针对特定垂直行业或受众的更具针对性的方法的产品。这为各种创业公司开辟了领域,以填补空白并与之竞争。今天,其中一个充满希望的人 - 一家名为RippleMatch的初创公司,已经建立了一个招聘平台,帮助组织专门与更多不同背景的毕业生建立联系,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 宣布推出600万美元的A系列就是这样做的。
G20 Ventures正在筹集资金,用于扩展平台以及业务发展。 与Work-Bench,以及前投资者Accomplice,Bullpen Capital和AlleyCorp也参与其中。
该公司没有披露其估值,但据我所知,这是一个“物质上升”,因为它一直处于稳定的增长曲线,并将辉瑞,TripAdvisor和Qualtrics等公司列为其客户群。这也是它提出的第一笔重要的外部资金。RippleMatch的事实上,第一笔资金是联合创始人Eric Ho在Facebook上找到工作时获得的签约奖金。“需要付出代价才能让我们提升这个A系列,”另一位同时担任首席执行官的联合创始人安德鲁迈尔斯开玩笑说。
迈尔斯和何先生在他们还是耶鲁大学的学生时遇到并创立了公司。何即将毕业,但迈尔斯仍然处于他的本科学位,他还没有完成(并且,正如技术创始人的方式,可能永远不会完成)。
公司的想法来自迈尔斯 - 他研究历史和政治科学 - 正在考虑他在科罗拉多州的许多朋友面临的工作世界的困境。
像迈尔斯一样,他们也是本科生。但与他不同的是,他们不是耶鲁大学,也不是任何其他顶级学校,不仅有着名的知名度,而且通常会为一些最具竞争力的公司招聘管道,这些公司雇佣毕业生获得有利可图的入门级职位。
“我非常清楚来自不同社会经济背景的鸿沟,”迈尔斯在接受采访时说。“我可以看到,我在家里的很多朋友都会比耶鲁大学的一些人更好地招聘。他们只是没有相同的机会。我们在早期没有想到这是一个商业冒险; 这是我们的朋友想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使用AI来裁剪招聘人员
RippleMatch的方法相对简单:公司建立了一个平台,通过一系列关于他/她的职业和地理野心,兴趣等的相关快速问题,以及候选人简历的副本,吸引潜在候选人。
然后将它们与候选人的GPA和考试成绩的基本信息结合起来。考虑到所有这些并将其与候选人自己输入之外的更多信息源相结合,它提供了大约300个数据点,它们共同努力以匹配具有工作和实习机会的候选人。在雇主方面,它不仅取得了当下的职位空缺,而且还致力于将雇主更广泛的招聘策略与这一群人相匹配 - 这个想法是它提出了雇主可能已经过去或甚至没有过的可能性。从一开始就看到了。
迈尔斯说,RippleMatch建立的匹配算法,包括确定人们可能直接和间接最适合做什么的能力,基本上切断了过程中的“中间人” - 即招聘人员,以及潜在的可能已经存在的关系和管道,从而为每个人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这使得雇主可以从斯坦福大学的中西部一所小型学院发现他们的下一个明星雇佣。
正如G20的合伙人迈克·特里亚诺(Mike Troiano)所说,该公司对RippleMatch的投资描述了这一点,学校的名称认知和网络能力并不是阻碍合格候选人进入大门的唯一因素。他的女儿很难得到她所联系的实习公司的回复,当他们整理她的LinkedIn个人资料时,他们意识到她只是缺乏专业网络来判断是否有人联系和帮助。
“通过传统渠道,大学招聘是一种黑盒子。该调查RippleMatch用来收集关于他们是谁,他们想要创造什么是一个专有的数据集学生与用人单位信息,” Troiano说。“LinkedIn关系的关键不仅仅是属性。大学市场是一个他们不适合的利基市场,而且我认为他们现在不会孤军奋战。“
事实上,虽然LinkedIn已被证明是许多专业人士职业发展的强大起点,但其缺点在更具体的例子中更为明显。(这是LinkedIn 几年前大力推动开始尝试将年轻用户带入平台,以便让他们开始构建他们的个人资料和网络的原因之一。)
RippleMatch是越来越多的初创公司的一部分,这些初创公司已经在LinkedIn更广泛的平台上识别并(为了他们的目的)利用这些漏洞。另一家一直在建立平台的初创公司也针对毕业生,特别是试图帮助寻找更多不同的候选人群体的是握手(它本身比一年前筹集的资金少了4000万美元)。
握手采用不同的方法,因为它提供工作委员会并主动与大学和招聘组织合作,并为用户提供各种社交网络/社区,从中获取建议和交换信息。所有这些都帮助该公司的数据库在去年增加到1400万人,现在可能更多的是它开放了对美国所有大学生的访问权限。
其他一直在扼杀LinkedIn霸权的人包括Triplebyte,这是另一个资本充足的人招聘初创公司专门针对软件工程师。该创业公司已经建立了自己的评估平台(由RippleMatch用于招聘),其CEO和联合创始人Harj Taggar也认为可以帮助平衡那些来自大公司和学校的人与那些来自公司的人之间的竞争环境。不,只关注一个人的编码能力。LinkedIn可能拥有数以百万计的工程师配置文件,而Triplebyte的数千人,但与小公司的关键在于它拥有“正在积极寻找工作”的人员档案,他指出这与许多人在LinkedIn上获取的未经请求的联系人形成鲜明对比。 ,只是因为在那里。“我们得到的回报率是招聘团队在LinkedIn上看到的两倍,”Taggar声称。
与这两者相比,RippleMatch仍处于相对较小的早期阶段。虽然它与校园内约1,200个以多元化为重点的组织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以吸引更多的候选人,而今天约有60%的候选人来自不足的背景,但该公司目前在该平台上仅拥有约100,000名候选人,并与60名协议达成协议那些利用RippleMatch找到它们的公司。但是,在经济,社会和地理方面的分歧在美国这样的国家似乎无法克服的时候,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的是找到帮助弥补这些差距的方法,为像RippleMatch这样的基于技术的解决方案的大机会铺平道路。
以上由AI翻译,仅供参考!
作者:Ingrid Lunden
文章来源:https://techcrunch.com/2019/09/05/ripplematch-hiring/
-
资讯
【美国】Monster称第三方公开了用户数据,但没有告诉任何人
近日,网上发现了一个公开的网站服务器,该服务器存储求职者的简历,其中包括招聘网站Monster的简历。
该服务器包含2014年和2017年求职者的简历,其中许多包括电话号码和家庭住址等私人信息,还包括电子邮件地址和一个人以前的工作经验。
在我们审查的文件中,大多数用户位于美国。
目前还不知道有多少文件被暴露,但是在2017年5月的一个文件夹中发现了数千份简历。在暴露的服务器上找到的其他文件包括工作的移民文件,Monster没有收集。
Monster首席隐私官迈克尔·琼斯(Michael Jones)发布的公司声明称,该服务器由一位未具名的招聘客户所拥有,不再有效。被迫时,该公司拒绝透露招聘客户的姓名。
该公司表示,“怪物安全团队已经意识到可能存在暴露并向招募公司通报了这一问题。”他补充说,暴露的服务器在8月报告后不久就得到了保护。
虽然不再可以直接从公开的Web服务器访问数据,但在搜索引擎缓存的结果中可以找到数百份简历和其他文档。
但Monster没有警告用户这种暴露,并且只有在安全研究人员向TechCrunch提醒此事后才承认用户数据。
“购买Monster数据访问权限的客户 - 候选简历和简历 - 成为数据的所有者,并负责维护其安全性,”该公司表示。“由于客户是这些数据的所有者,因此他们全权负责在发生客户数据库泄露事件时向受影响方发出通知。”
根据当地数据泄露通知法,公司有义务通知州检察长,其州内的大量用户受到影响。虽然Monster没有义务披露监管机构的风险,但一些公司即使在涉及第三方时也会主动警告其用户。
公司警告其用户发生第三方违规行为的情况并不少见。今年早些时候,黑客从第三方支付处理器美国医疗收集机构获取数百万张信用卡后,其客户 - LabCorp和Quest Diagnostics - 承认安全失效。
Monster表示,由于曝光发生在客户系统上,因此Monster“无法”识别或确认受影响的用户。
以上由AI翻译,仅供参考!
作者:Zack Whittaker
文章、图片来源:https://techcrunch.com/2019/09/05/monster-exposed-user-data-years/
-
资讯
腾讯再度战略投资销售易1.2亿美元,将加深行业合作
销售易宣布再获腾讯1.2亿美元战略投资,同时双方将加深行业上的合作。2018年4月,销售易宣布获得了来自腾讯投资的D+轮1亿元人民币融资; 2017年1月,销售易宣布完成2.8亿元D轮融资, 由腾讯领投,红杉、经纬以及真格基金跟投。
腾讯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总裁汤道生表示,销售易与腾讯比较共同的基因是‘连接”,这也可能是腾讯持续看好销售易的原因。销售易创始人兼CEO史彦泽表示,基于腾讯的laaS能力,销售易将推出“客户数字化平台”,持续打通腾讯在QQ、微信等方面的大数据能力。
据企查查信息显示,销售易隶属于北京仁科互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于2013年10月,是一家互联网新-代销售管理服务商。销售易是一个CRM销售管理工具及移动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帮助销售人员管理从潜在客户、到销售项目跟进、再到业务分析的全流程。
销售易创始人兼CEO史彦泽具有18年中国和北美市场销售、销售管理及销售管理软件设计研发等工作经验,曾担任SAP中国区商业用户部总经理一职。核心团队多由来自于SAP、Oracle、 IBM、 微软、EMC、 埃森哲等企业人才以及前BAT员工。
为帮助企业实现用户全生命周期管理,销售易自2017年开始陆续推出连接经销商的伙伴云、连接用户与后期服务的服务云(客户服务云、现场服务云),2018年1月 又推出了让连接更敏捷、高效的智能分析云。
2018年1月,销售易CRM已经实现全面接入微信,基于微信所提供的开放接口,打通了与微信数据、交互与统计分析的集成,自此,销售易可以借助微信的连接能力帮助企业更快更容易地连接客户和合作伙伴,更好的满足不同企业的连接需求,开启了国内CRM行业连接的新纪元。
据介绍,销售易客户涉及富士康、通用汽车、龙发装饰、工商银行、分众传媒等数千家付费企业。
图片来源于网络
文章来源:https://m.lieyunwang.com/archives/458609
-
资讯
【美国】现在是C级职责致力于重新雇佣工人的时候了!
虽然企业领导人多年来一直在谈论技能差距,但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的普及促使一些最大的公司 - 包括亚马逊,摩根大通,SAP,沃尔玛和AT&T等公司 - 采取行动,而不是小飞行员,但有全面的计划,重新培训他们的大部分劳动力。这些节目表明“工作的未来”不再是遥远地平线上的事件。它已经在这里了。
我们的最新研究发现经济的职业组合已经在未来十年加速发展。虽然我们估计只有5%的职业可以完全自动化,但几乎所有工作中的活动都会发生变化。随着智能机器接管许多物理,重复或基本的认知任务,剩下的工作将涉及更多的技术和数字技能以及更多的个人互动,创造力和判断力。这些技能的上涨意味着公司可能无法总是雇用他们执行增长战略所需的人才。他们越来越需要从内部培养人才。这种方法可帮助组织获得新功能,同时保留内部功能知识,经验和对公司文化的理解。
挑战远远大于创建一次性培训模块或帮助人们学习如何使用特定类型的新软件。对今天所需的具体任务进行狭隘的关注可能会使您的公司未能做好准备以便在未来保持敏捷。在技术变革迅速和行业中断的时代,组织需要学习如何继续学习 - 不仅仅是今天,而是持续学习。
但怎么办呢?公司需要建立下一个新的专业公司职能:重新培训。这种能力需要提升并制度化,如金融,营销和风险。许多组织需要通过教学,培训和评估来添加完整的系统以进行持续学习 - 他们需要比以前更有效,更大规模地进行这项工作。虽然每个组织的细节都会有所不同,但第一次浪潮中的公司正在出现一些指导原则。
首先,开始这种复杂性的旅程需要一个路线图,将当今组织中的工作和个人与未来所需的角色联系起来。个人可能分为几类:需要学习一些新技能和技术以保持现有或类似角色的人; 那些需要更多实质性重新培训才能进入组织内新型工作岗位的人; 以及那些在组织中没有明确的下一个工作的人。例如,零售商将需要更少的收银员和库存员,因为自动检出和机器人库存扫描仪的部署更为广泛。但是,一些担任这些角色的工人已经接受过培训,可以在商店里漫游并回答问题,改善客户服务; 其他人正在转向履行中心处理电子商务和交付订单。与此同时,商店后面的工人正在学习维护和监督装载和卸载托盘的机器人。新的角色也是需求,例如数据分析师可以挖掘大量的购买数据和客户行为来磨练营销策略。
采用详细的技能清单可以识别具有重叠需求的角色,揭示逻辑移动。新的基于技术的工具可以评估每个员工当前的技能以及这些技能与未来所需的技能和角色的重叠程度。拥有多种职业和多个物理位置的公司将拥有更多可供选择的内部人员。一旦确定了这些途径,公司就需要根据员工的工作量变化为员工创建不同类型的学习之旅。员工需要准备与最初雇用的工作不同的角色。
其次,公司必须决定如何提供培训。这可以采取多种不同的形式:从传统的课堂课程和在线课程到将课堂或在线工作和体验式学习结合到新的学习方式的混合课程,如密集训练营,团队学习,游戏化和一对一轮流教练。技术极大地扩展了在多个地点接触大量员工的可能性,使他们能够灵活地学习自己的日程安排,评估他们对内容的理解,跟踪完成情况并对其进行调查以确保有效性。在线模块可以包含多媒体,交互式内容和更新的方法,例如可以创建身临其境体验的虚拟现实。
公司可能需要有助于学习的专用物理空间。例如,亚马逊正在其一些履行中心设立教室,以便仓库工人可以参加认证计划,使他们有资格担任数据技术人员。CVS建立了区域学习中心,每个中心都有教室和一个完整的模拟药房。这些设施不仅可以作为新员工入职的中心,还可以每年培训数千名现有员工,帮助他们增加新技能并保持最新状态。
并非所有培训都有效。平衡理论与实践练习,创造适当水平的教学材料,设定正确的节奏,并使整个体验充满吸引力,这是一门艺术。让一些员工参与设计学习计划有助于找到适当的平衡点。公司可能需要向具有教育专业知识或能力建设计划的外部合作伙伴求助。Coursera和Udacity等在线提供商正在与公司合作开发定制的培训计划。另一个选择是与当地教育机构(无论是技术学校,社区学院还是大学)合作,开发相关的课程,学位或证书,以创建当地未来人才管道。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佛罗里达大学,
第三,公司需要专门的领导才能维持这一努力。对于一些公司而言,这可能涉及为首席高管增加一个新角色:首席技能和学习官(CSLO)。正如首席技术官的角色在过去二十年中变得司空见惯一样,随着组织需要重新培训,重新定义和重新部署工人,CSLO角色在未来十年可能会变得更加普遍。重新培训的专职领导也可能意味着一个正式和资助的“人才中心”,它设计和提供个人学习之旅,并通过培训或转移到其他角色来帮助管理人员。
最后,首席执行官必须对结果以及构建这一新功能所需的时间保持现实。没有机会学习,成长和伸展自己的工人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并非每个员工都希望从事新型工作或适合它。但是,通常认为,更多的员工可以获得成功。为他们提供学习机会和迈向新角色的明确途径可以减少人员流失 - 这是许多行业的主要成本和长期头痛问题。
多年来,许多公司一直在讨论商业案例,以培训能够掌握新知识和离职的员工。但现在越来越多的美国最大的雇主不仅投资于他们自己的培训计划,而且还提供学费援助计划 - 其中一些计划允许参与者在任何领域攻读学位或培训。这些计划不仅使员工能够承担更具挑战性的内部角色,而且还为公司提供了一种方式,帮助他们创造向上流动的途径,并解决自动化带来的更大的社会问题。
从我们与高管的谈话中,我们感觉到美国正处于转折点。极端化 - 在高增长城市和苦苦挣扎的农村地区之间,以及高工资工人和其他所有人之间 - 开始感到难以为继。在最近宣布由近200老总的商业圆桌会议致力于超越股东价值方面的考虑反映出人们日益认识到需要投资于人。
除了自己的劳动力需求外,雇主在为美国人的未来工作做准备方面可以发挥关键作用。许多人加入了与教育机构和非营利组织的联盟,以扩大培训计划并确定其所在行业和地区的职业发展途径。他们与当地教育工作者和政府领导人合作,可以帮助振兴社区,确保在美国各地的人民和地方更广泛地分享繁荣。
以上由AI翻译,仅供参考!
图片来源:盖蒂图片社
文章来源:https://hbr.org/2019/09/its-time-for-a-c-level-role-dedicated-to-reskilling-workers?utm_medium=social&utm_campaign=hbr&utm_source=twitter
-
资讯
【英国】总部位于曼彻斯特的心理咨询创业公司Arctic Shores完成了500万欧元的A轮融资
位于曼彻斯特的 Arctic Shores 为雇主提供心理测量评估,利用神经科学,人工智能和游戏化,为招聘实践带来更多的多样性和质量。
该创业公司现已获得500万欧元的A轮投资,以加速其国际扩张。Beringea领导了这一轮,现有股东包括Candy Ventures。
Arctic Shores开发了针对招聘的在线和基于应用程序的游戏化心理测试。它的测试使用行为任务和反应中的微观变化来确定人格特质 - 包括风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摆脱传统的基于问题的方法。该平台收集了7,000个数据点,能够确定哪些候选人最适合公司中的角色。
这种数据驱动和客观的方法已被证明可以将多样性提高多达60%,将招聘质量提高多达40%,并将积极的候选人反馈提高到80%以上。
自2014年成立以来,Arctic Shores已帮助40个不同国家的140多个组织预测了来自超过500,000名候选人的更多员工。该业务正在迅速扩展到国际市场,占本财政年度收入的48%。其在曼彻斯特,伦敦和新加坡的办事处为快速增长的全球客户提供支持,包括普华永道,空客,西门子和德国电信。
Arctic Shores将利用这笔投资加速其国际办事处的扩张,并推出SaaS平台,以扩大其产品供应,以支持企业客户和中小企业。该回合使初创公司筹集的资金总额达到910万欧元。
“Arctic Shores有一个明确的使命,即使公司能够更加客观和更广泛地选择申请人,并建立评估程序,为来自不同背景和社会经济群体的人提供更公平的评估,”首席技术官Safe Hammad博士说。和Arctic Shores的联合创始人。
“我们在英国和国际上的快速增长表明了对数百万人被选中担任角色的方式的巨大需求。Beringea将在扩展国际软件公司方面提供重要支持和专业知识,帮助我们实现愿景。“
Arctic Shores的客户包括最近赢得人力资源杂志最有效招聘战略奖的西门子英国公司和知识产权局,该公司已入围CIPD最佳多元化和包容性倡议奖。
“安全,罗伯特和北极海岸的优秀团队已经从曼彻斯特市中心建立了一个国际成功故事,表明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招聘流程方法,以促进更多的多样性和更好的雇用世界各地的组织,”马克说。 Shirman,投资总监兼Beringea曼彻斯特办事处负责人。
“Beringea支持英格兰北部一家领先技术公司的愿景和创新,其灵感来自于将神经科学,数据分析和数据分析相结合的开创性方法。这项投资将在为全球数百万申请人提供这一开拓性平台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上由AI翻译,仅供参考!
文章来源:https://www.eu-startups.com/2019/09/manchester-based-psychometric-recruitment-startup-arctic-shores-raises-e5-million-series-a/
-
资讯
【美国】作家卡普兰将化身AndyBot,成为全球首个“数字人”!
“死亡不是真的逝去,遗忘才是永恒的消亡。”
当安德鲁•卡普兰(Andrew Kaplan)回忆起他一生的故事,这些引人入胜的故事给人的印象是,他是一个有着多重记忆的单一存在:20多岁时他是一名战地记者,作为以色列军的成员参加过六日战争(第三次中东战争),后来成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再后来,成为一名多产的间谍小说家、好莱坞剧本作者。
如今,当这位78岁的银发老人和结婚39年的妻子在加州棕榈泉郊外的一片郊区绿洲中休闲的时候,他意识到,他希望自己所爱的人能够接触到这些故事,即使他已经不在人世。
卡普兰同意成为“AndyBot”,一个数字人,他将在云上永生数百年,甚至数千年。
Andrew Kaplan
如果一切按照计划进行,未来几代人将能够使用移动设备或亚马逊的Alexa等语音计算平台与他“互动”,向他提问,听他讲述故事;即使在他的肉身去世很久之后,仍能得到他一生经验的宝贵建议。
78岁美国作家当“小白鼠”,首个数字人类即将诞生
对于成为“AndyBot”这件事,卡普兰开玩笑地称自己为“小白鼠”——他可能会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数字人类”而被人们记住。
几十年来,硅谷的未来学家一直寻求将人类从物质生命周期中解放出来,他们把死亡视为另一个需要“改变生命”解决方案的转型问题。随着数字文化的兴起,“人体冷冻运动”(将身体冷冻起来,以备将来复苏)已愈加活跃。今天,新一代的公司正在兜售某种近似于“虚拟不朽”的东西——在网上永久保存个人遗产的机会。
Eternime是这类公司之一。在其网站上,Eternime声称已经有超过44000人注册参加这个“大型的、惊险的、大胆的目标”——将“数十亿人的记忆、想法、创作和故事”转变成他们智慧的数字化化身,并无限期地活下去。
Eternime
Nectome是另一家这样的公司,专门从事记忆保存的研究,它希望其“高科技脑防腐处理”终有一天能让我们的大脑以计算机模拟的形式复活。
HereAfter,是卡普兰欣然接受的一家初创公司,其名称包含了对未来以及永恒的暗示。卡普兰渴望成为世界首批虚拟人类之一,部分原因是他认为,这是一种将亲密的家庭纽带延续几代人的方式。该公司的座右铭——“永远不要失去你所爱的人”——回应了卡普兰的想法。
HereAfter
“我的父母已经去世几十年了,但我发现自己仍会想,’哎呀,我真的很想向爸爸妈妈寻求一些建议,或者只是为了得到一些安慰,’”他说。“我认为这种冲动永远不会消失。”
“我有一个30多岁的儿子,我希望有一天这对他和他的孩子会有一些价值,”他补充道。
Andrew Kaplan同意成为第一个“数字人类”
关于逝去亲人的仪式可能因文化而不同,但几十年来,人们对所爱之人离世后的怀念是类似的:我们会翻阅老旧的家庭相册,观看不怎么清晰的家庭录像,在T恤上印上亲人的脸——甚至纪念他们的Facebook页面,在线保存他们的数字记忆。
但未来学家表示,这些可能即将改写。专家们说,如果科技成功地创造出高情商的数字人类,它可能会永远改变人类与电脑交互的方式,以及处理失去亲人创伤的方式。“AndyBot”可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有意义的例子,它提出了关于不朽的本质和存在本身目的的复杂哲学问题。
HereAfter 由Sonia Talati和James Vlahos共同创办,Talati自称是一名个人遗产顾问,James Vlahos是一名加州记者,也是一位对话AI的设计师。
两年前,Vlahos因创建了一个名为“Dadbot”的软件程序而闻名。当时,Vlahos得知他的父亲即将死于癌症,“Dadbot”的想法在他脑海里萌生,他想利用AI,让父亲“永生”。Vlahos在父亲生命的最后三个月,将与父亲就各种话题的谈话、讲述用摄像机录下,最后,他记录了 91970 个单词,训练出一个对话AI“Dadbot”。通过“Dadbot”,他可以与逝去父亲的计算机化身他交换文本和音频信息,谈论他的生活、听歌、闲聊和说笑。
自从Dadbot在社交媒体上广为传播之后,Vlahos收到了许多为他人创建纪念亲人的AI的请求,他决定开辟一个尚未开发的“数字人”市场。
Dadbot
“我妈妈花了两年时间才把我爸爸的语音留言从家里的电话里删除。”Vlahos说。“她不想让他的声音消失,这是我从其他人那里听到的。很遗憾的是,我们仍然依靠这种原始的方法来听到逝去亲人的声音。”
Vlahos正在构建一个更复杂、更人性化的虚拟模型,不仅是听录音,而是鼓励与逝去亲人的“虚拟形象”进行互动。这最初是一个应用程序,通过提示问题记录某人的口述个人历史。例如,当你的祖母回答了一系列关于她的童年、婚姻和重大生活事件的问题后,她的声音将被转换成一个语音机器人,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或虚拟助手访问。
由于虚拟助理设备越来越普及,使用率也在不断上升,Vlahos认为,它们能让自己与已故亲人进行许多人渴望的那种随意的互动。
Vlahos的公司采用订阅模式,允许用户每月付费与“数字亲人”互动。经过适当的知情协议,非亲属也可以购买“数字人”订阅。Vlahos说,他认为这项服务是一种“互动回忆录”,并预计它将特别吸引年龄在30至50岁之间的用户,这些用怒希望在为时已晚之前保存父母的记忆和精神。该公司正在为客户开发虚拟配置文件,并预计在明年将推出公共应用程序。
Hey Siri,让我跟逝去的父亲谈谈。
Vlahos说:“你用硬盘来记录音频往往很糟糕,在日常生活中,你真的有时间坐下来观看83年圣诞节的8小时的视频记录吗?”
他说:“现在想象一下,你可以站在厨房里,大声呼唤已故的母亲,然后立刻得到她的回答。”“能听到我们所爱之人的声音是一种美好的感觉。”
安德鲁•卡普兰正在参与“HereAfter”公司的项目
正在创造虚拟数字人的Fable公司的首席执行官Edward Saatchi表示,与数字人类互动不仅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人类与技术互动的下一个飞跃。
他说:“想象一下,在未来,Alexa或Siri是一个有脸、有生命、有声音的角色,你可以和他们面对面地互动。”他认为,数字人最终将取代安卓和iOS。“你可以和数字人一起玩游戏、点餐、消磨时间或学习一门语言——或者做任何你通常和朋友一起做的事情。”
然而,要想让数字人变得完美,他们将不得不着手解决一个困扰计算机科学家数十年的问题:实现人与机器之间的“多回合对话”。不像点披萨——简单、简短、有特定目标的对话——多回合的对话是自由流动和自发的,在不相关的话题之间自由流动,使用几乎无穷无尽的自然语言,就像人们之间的对话一样。
Vlahos说,他的产品与用户的沟通越流畅,就越能吸收被沟通对象的音调和节拍,就越能传达出真实的亲密感。
与此同时,他知道,计算机要像人类一样处理多回合对话,即使不是几十年,也需要数年时间。他的目标是实现一个更现实的短期目标,让数字人能够分享关于他的一生的故事。
即将出版的新书《寻找意义:悲伤的第六阶段》(Finding Meaning: the Sixth Stage of Grief)的作者David Kessler说,亲密关系可能会让一些人从失去亲人的悲痛中振作起来,但也可能给其他人带来严重的问题。
Kessler说,对于悲痛的用户,他们的目标是以更多的爱,而不是痛苦地纪念逝者。他们的目标不一定是放弃悲伤,而是以健康的方式将痛苦融入生活中。一个逝去的亲人,在Google Home里和你聊天,能帮助实现这个目标吗?
“我认为能,”他说。“悲伤就像我们的指纹一样,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有些人会觉得这个工具很好,但有些人永远不会使用它,因为对他们来说,数字人怎么不像是他们所爱之人。”
他唯一关心的是,确保弱势群体明白,他们面对的是“以AI的形式纪念父亲,而不是认为与父亲的实际联系仍在延续。”
在步入暮年之际,卡普兰回顾了他完整的一生。卡普兰说,他并不追求永生。然而,他确实看到了成为一个数字人的另一个好处——他多年来一直在写作引人入胜的小说。
“最终,每个故事都是关于试图帮助我们找到我们是谁,我们来自哪里,这也不例外,”他说。“对我来说,这是关于我的历史,一种有限的永生,为我未来的亲人创造了一种亲密的个人体验,他们会想知道自己来自哪里。”
你会选择成为“数字人”吗?
《华盛顿邮报》发表这篇报道之后,如两年前的“Dadbot”一样,引起了读者大量讨论。
有人说:“这让我想起了19世纪的唯心论热潮——同样是渴望与逝去的亲人直接交流。我有许多已故父亲写给他父母的信。但是我发现我无法下决心去读最后一封,因为一旦我读了,我的父亲就再也没有什么新的东西可以告诉我了。只要那封信还没有读完,我们的谈话就永远不会结束。”
有人表示担心:“万一遭到勒索软件怎么办?‘给我100万比特币,否则你奶奶会遭殃!每耽搁一天,我就删除一兆字节的数据。你不想让她再死一次吧?’此外,有人可能由于陷入困境、无法再负担订阅费用而再次失去所爱之人,这不是很残忍吗?”
有人说:“这对哀悼亲人毫无帮助。我认为,最终会有更多的人生活在幻想的泡泡里,因为没有什么能保证这不是一张死者的Instagram。这一切听起来都很有趣,也很奇怪,特别是订阅那部分。一旦你停止支付,你就得再次经历亲人的死亡。也许,我们应该做一个亲人的毛绒公仔,放在沙发上,当你捏他们的手时,他们喉咙里的小录音机会说‘我爱你’或‘快去打扫房间’”。
读者朋友,你认为将逝去亲人变成“数字人”永生的想法怎么样?如果可以,你会这样做吗?
文章、图片来源于:https://mp.weixin.qq.com/s/qCwEG_IgABoIdMrALgn-5A
-
资讯
【澳大利亚】Culture Amp完成了8,200万美元的E轮融资
去年1月,当我们通过挑战我们自己的现状来改变员工反馈类别时,Culture Amp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我们一直认为,在组织中创造积极的变化需要在个人中创造积极的变化。为了使这种变化和谐地发生,我们必须将员工敬业度和绩效管理之间的关系联系起来。通过收购屡获殊荣的绩效管理公司Zugata,我们通过结合各种规模和行业的3,000多个组织的个人和组织反馈,加强了我们的领先集体智慧。
如果你真的了解我们,你就会知道我们并没有就此止步。
我们在这里建立一个文化第一公司,我们也致力于帮助其他公司实现这一目标。今年夏天早些时候,在我们的第二届年度全球文化第一活动中,我们的首席人事官员Golbie Kamarei谈到我们的使命,即扩大1亿人对工作世界的影响。
数以百万计的员工转向文化放大器发出自己的声音,希望他们的反馈能够带来行动。我们正在构建一个产品,以帮助数百万人有机会学习,开发和创建自己,他们的团队以及他们公司的更好版本。
E轮融资使我们更接近目标
我们生活在一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有更多人开始理解和接受人们和文化在工作中的重要性的世界。我们的融资额为8,200万美元,由Sequoia Capital China(Culture Amp的新投资者)领导,参与现有投资者Sapphire Ventures,Felicis Ventures,Index Ventures,Blackbird Ventures,Hostplus,Skip Capital和Grok Ventures。新投资者Global Founders Capital和TDM Growth Partners也支持这一轮。
我们正在利用此次融资来继续我们的全球扩张,并开发一种创新产品,使公司能够建立一个更好的工作世界。与我们的远程员工一起,我们在墨尔本,旧金山,纽约和伦敦的办事处为不断增长的员工提供支持。到2018年底,我们欢迎Golbie Kamarei成为我们的首任首席人事官,并欢迎Rich Anstett成为我们的首席销售官。作为我们执行团队的一员,他们将继续帮助我们在内部扩展Culture First公司,并为我们的2,500多名客户提供基础。Zugata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Srinivas Krishnamurti现在担任产品副总裁,领导一个愿景,帮助我们继续建立世界领先的人才和文化平台。
今年,我们很高兴地欢迎1200多名人力资源从业者和文化变革领导者参加我们的第二届年度全球文化第一次会议。Culture Amp的客户和社区成员从我们的主题发言人那里学到了东西,如Esther Perel和Josh Bersin,并参加了关于如何建立一个更好的工作世界的主动学习课程。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很自豪地宣布我们的文化第一社区的扩展,更多的学习机会 - 在线和面对面即将到来。此外,我们还宣布了世界上第一个完全免费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工具包。通过访问Culture Amp的多元化和包容性调查以及关于多样性和包容性的实践课程,该工具包中的知识将直接影响到各地组织的人们的生活。
我们在这里要扩大1亿人对劳动世界的影响
从我们2011年的首次调查开始,我们一直致力于为各地的Culture First公司提供一个平台。保持这一承诺意味着在构建和塑造员工反馈类别的同时扩展我们自己的Culture First公司。Culture Amp现在是全球首个完整的员工反馈和绩效解决方案。作为Culture First社区的一员,加入我们的旅程,如果您还不是Culture Amp的客户,我们很乐意向您展示我们能为您,您的员工和您的公司做些什么。
-
资讯
美国企业服务行业一马当先,中国企业服务市场何去何从?
“我经历过最寒冷的冬天,是旧金山的夏天。”这是马克·吐温先生对旧金山这座城市最经典的评价。北太平洋洋流从日本起始,流经西雅图,变成寒冷的加利福尼亚洋流,再经过俄勒冈一路南下,到达旧金山。旧金山三面环海,每晚太阳落山后气温骤然降低,空气里的水蒸气会变成雾,笼罩着这座城市。所以,就算是盛夏的白昼,最高温也不过20摄氏度,到了傍晚更是寒冷,风吹起来会叫人发抖。
可是这寒冷的旧金山,却也是科技行业最热的地方,多家消费互联网巨头公司在这里崛起:Uber和Airbnb在这里成长为了共享经济的龙头,Twitter成了全球股市的风向标……
但其实很少有人意识到,在旧金山还有一个比消费互联网更炽热的行业:企业服务。无论是北京、上海,还是伦敦、纽约,CBD区域第一高楼大多是被金融机构占据,可在旧金山,市区里高耸如云的第一高楼,却属于SaaS行业的老大Salesforce。而另一家坐落在旧金山市中心的企业服务明星公司Slack,也是GGV投资的公司,在今年6月20日,绕开了华尔街的投行们,在纽交所直接挂牌上市,首日暴涨48.5%。过去5年,纳斯达克指数从4000涨到了8000,而SaaS指数更是直接翻了5倍。
这个夏天,GGV纪源资本企业服务投资团队在符绩勋带领下拜访了旧金山的十几家企业服务创业公司,力求能加深对企业服务行业的理解,并写作此文,希望让中国创业者得到启发。
▲图:位于旧金山的Salesforce办公楼,是市中心第一高楼
SaaS on fire 美国SaaS领域,一二级市场持续火热:高估值下,泡沫还是实力?
从2012年起,中国的VC投资人们在一级市场就开始投入大量资金给中国的SaaS公司。
可七年过去了,极少有公司上市或被巨头收购,就算上市或被收购,估值定价也都偏低。而相比之下,美国的SaaS行业却呈现完全不一样的局面,无论是二级市场退出还是并购退出,都没有让投资人失望。
先看二级市场。SaaS公司普遍收入高,增速快,现金流好,但是,由于预收的客户年付费需要在未来12个月平均摊销,而企业相对较高的获客成本和研发成本一般不会摊销,所以大部分SaaS公司并没有财务上的盈利,甚至增长越快的公司亏损越高。
在二级市场,一般对SaaS公司的估值不是以市盈率来衡量,而是以企业价值除以公司未来12月收入来算,即EV/NTM Revenue Multiple。SaaS行业NTM Rev这一指数的平均值,从2016年12月的低点3.4x,暴涨到了2019年7月的12.2x,在2016年之前几年的平均值是在5x-8x之间波动。
可以理解为,一个未来一年预测收入1亿美金的公司,在历史稳定状态是5-8亿美金的市值,在今天是12.2亿美金。
2018年,有17家SaaS公司在美国上市,一共募资52亿美元,相当于2014-2017年SaaS公司在二级市场募资总额。2019年过才去一半,就有Zoom,Slack和CrowdStrike这三家软件公司上市,估值都高于百亿美金,给投资他们的VC们带来了几十亿美金的回报(GGV投资了其中的Slack)。
而他们的上市定价,都是在30x NTM Rev以上,占据了历史软件公司上市估值排行榜的前三名。
而最近几年上市那些公司,股价更是涨势喜人。MongoDB 2017年上市时市值18亿美金,如今涨到78亿美金;Elastic从2018年上市时的25亿美金涨到现在的71亿,Okta从2017年上市时的21亿美金涨到现在的150亿美金!
再看并购市场。2014年, Concur以80亿美金估值卖给SAP,这一价格史无前例,在当时轰动了行业。而就算是这样的价格,也只是以10倍收入来估值。交易历史中有最高估值乘数的12个交易中,有10个是在2018年及以后完成的。
企业服务四大巨头Oracle,SAP,IBM和Salesforce,从2011年就开始战略布局收购软件公司,这些年他们都各花了共计300-400亿美金。Microsoft在大手笔收购了LinkedIn和GitHub后,也加入了这个300亿美金并购俱乐部。这些巨头的并购规模大到令人震惊,IBM买Red Hat花了347亿美金,微软买LinkedIn花了260亿美金,Salesforce买Tableau花了160亿美金。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SaaS交易有着惊人估值?
我们认为,首先,投资者和并购者越来越发现SaaS通常采用的订阅式商业模式有较高粘性,公司收入可预期性很强,值得有一个更高的估值溢价。而已上市的SaaS企业在二级市场的良好市场表现让目前仍处在私有阶段的SaaS企业变得更有吸引力。
其次,目前整体来看,云服务相关企业标的数量仍然不足,有稀缺性。至少在目前,愿意接受高倍估值的买家已完成的交易没有让他们利益受损,有时还收获颇丰。传统大型软件企业只能继续收购SaaS企业,以获取自身进一步增长,同时也助力企业创新,跟上时代步伐。
最近,Google也按捺不住,以26亿美金收购了数据分析公司Looker。Workday,Broadcom在2018年也新加入了十亿美金公司买家俱乐部, 甚至自己市值仅百亿美金出头的Cloudera和Twilio,也愿意花自己市值的十分之一收购公司了。
在2018年,有33个十亿美金以上的收购在美国发生,总计1450亿美元的交易额。2019年上半年,已经有9个十亿美金以上公司以共计590亿美金被收购,企业独角兽软件公司的退出之路不仅仅是上市,还有这么多的买家跃跃欲试。
为什么这些巨头如此舍得花钱买公司呢?事实上,传统软件巨头Microsoft、Oracle、IBM、Adobe和SAP的非云业务收入都几乎毫无增长,只有云相关的业务却迅猛上升。大企业内部创新极难,传统软件思维的团队面对云软件的侵蚀,必须毫不犹豫地大力收购。
企业服务二级市场在美国的估值倍数如此高,并购市场如此活跃,也会让人心生忐忑——这个市场有泡沫吗?热度会降低吗?会回调吗?
虽然没人能保证市场会一直火热,但硅谷的SaaS公司们,一次次用坚挺的财务数据,打败了华尔街分析师预测。
Salesforce平均收入以37%的增速连涨了15年,最近一年的收入是140亿美元;ServiceNow上市起7年的年化收入增速是51%,从1.5亿美元涨到了28亿美元。Shopify从上市时的1.1亿美元收入涨到了今天的12亿美元,只用了4年。要知道,中国企业软件龙头用友,收入从1亿美元涨到今天的10亿美元,用了15年。这些数据的背后是实实在在、发展迅猛的业务,朝未来看,这些美国SaaS公司就像装满了燃料的火箭,看不到天花板。
为什么美国企业服务的市场这么好?什么红利带来了这么好的收入增长?他们的产品给客户带来了什么价值?背后的创业者都是什么样的人?未来的机会又在哪里?
抱着这些问题,我们GGV投资团队开始了美国企业服务公司的拜访之旅。
▲图为GGV纪源资本投资团队成员和被投企业CEO:前排左一起为GGV纪源资本投资经理麦采尧Caiyao Mai、投资副总裁Oren Yunger、API网关开发开源平台Kong CEO Augusto Marietti、GGV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Glenn Solomon、投资副总裁Tiffany Luck,后排左一起为GGV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童士豪Hans Tung、Kong公司门口的吉祥物King Kong、GGV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符绩勋Jixun Foo、投资执行董事吴陈尧Joshua Wu、投资经理芮雪峰Anderson Rui、管理合伙人Jeff Richards
Infrastructure:Cloud is eating the world 每一次大的技术变革,都给创业者和VC带来了巨大机会,云才是未来
每次大的技术变革,就给创业者和VC带来了巨大的机会。个人电脑的出现带来了苹果和微软,互联网带来了阿里、腾讯、Facebook、Google、Amazon,移动互联网带来了滴滴、Uber、今日头条和Snap。
在企业服务领域,云就是创业者们面对的最大技术变革。
这个我们都身处其中、横亘数十年的企业IT系统基础设施革命,早就催生了Salesforce这样的千亿美金公司。但其巨大的市场空间,在软件层不断诞生的技术创新,所促成的百花齐放的应用层生态,给了创业者源源不断的机会。
“你们的目标企业客户,对云的认同度如何,处于什么阶段?” 我们问Unravel 的CEO Kunal Agarwal。UnravelData是一家我们投资的大数据系统的监控公司。
大数据生态里的技术层出不穷,大公司和高校在不断做出创新,Google的论文催生了Hadoop,从Berkeley搞出了Spark,从LinkedIn诞生了Kafka,Facebook也把Presto开源出来。各个云厂商, 也在提供自己的大数据服务,AWS上有了Redshift,Snowflake和Aurora,微软的Azure自己做了个Cosmos DB,Google Cloud推出了BigQuery……
不懂技术的人,光看到这些名字就会头晕。面对这些繁杂的大数据系统,客户企业往往要在多个使用场景中操作多种软件,而这些软件管理监控的方法都不一样,极其麻烦。大数据系统监控公司Unravel Data,就是一家在这样环境里被催生的创业公司,它的产品是一个简单统一的平台,管理上述所有的大数据系统。
“各三分之一。1/3已经开始积极使用云,1/3用了一部分但内部还在犹豫,1/3坚决不用。”Kunal摊开双手答道。
“你们要知道,现在是2019年,AWS已经上线15年了,已经诞生了这么多跟云相关的上市公司。但还有一大半的美国大企业没有使用云。可以想见,摆在我们面前的市场有多大!”GGV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Jeff Richards兴奋地说。
亚马逊最早嗅到了这个巨大的市场,所以AWS业务一马当先。可因为面前的空间如此之大,后来者也迅速追上了脚步。微软的Azure在2015年还几乎没人使用,2019年已经给公司带来了百亿美金的收入。Google也有了上万人的团队在努力推进Google Cloud。
几大云厂商提供的接口,系统环境都各有区别,再加上企业的本地私有系统,对于开发者来说是个灾难。因此,帮助大公司一起做基础建设,也给创业公司带来了参与多云管理(multi-cloud management)的机会。
这个领域诞生了很多有价值的创业公司。例如刚才的Unravel Data做的是在多云上的大数据性能监控,而HashiCorp切入的是更核心的流程,它的开源产品能帮助客户在多云平台上自动provision,secure,connect和run程序。
HashiCorp的历史很像人们常听到的创业故事:几个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在宿舍里写了一些代码,然后开了个公司,公司拿到VC投资,几年后成为了独角兽。创始人Mitchell和Armon是华盛顿大学的同学,大三时就写出了HashiCorp的第一个产品。Mitchell评价自己是“沉迷于自动化”(automation obsessed):凡是需要重复做两遍的事情,他都会写个程序来代替。
在大学毕业后1年正式成立HashiCorp时,他写了一篇blog, “I’m busy automating. More specifically, I’m developing software to automate everything, and giving it to you. Automation defines who I am, and always has.”
GGV也是HashiCorp的投资人,在公司只有10个人时就投资了HashiCorp,2016年,公司开始商业化,GGV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Glenn Solomon为HashiCorp介绍了现任CEO David McJannet,David是微软老兵,销售经验老道,又曾在Hortonworks和GitHub这两家创业公司担任市场VP。在GitHub被微软75亿美金收购之后,他在HashiCorp找到了新战场。
David McJannet对HashiCorp未来的发展信心满满,过去几年HashiCorp都沿着ServiceNow当年的曲线在增涨,还略快一些。ServiceNow成立12年后ARR(Annually Recurring Revenue)到达了10亿美金,HashiCorp应该更快能达到。ServiceNow现在的ARR已经30亿美金了,它的500亿美金市值也不会是HashiCorp的天花板。
公司的目标很简单,几年后全世界所有跑在云上的程序,20%以上用沉迷自动化的Mitchell领导下写的automation代码来管理;超过四分之三的全球2000强,都在David领导的销售下给HashiCorp付费。
HashiCorp这类公司能如此飞速增长,除了对多云程序管理的需求,还有其开源的产品策略——开源软件在美国的产品推广和商业化路线极其成熟。
明星开源公司MongoDB和Elastic上市后股价一飞冲天。美国市场最火的未上市独角兽里面,除了HashiCorp,另外两家Databricks和Confluent也都是开源软件。
另外一个值得一提的开源软件公司,是开源平台Kong,GGV在2018年投资了这家公司。云的普遍使用,带来了程序运行环境的升级,Docker和Kubernetes让容器化和微服务化成为潮流,而程序节点之间的API交流成指数级提升。Kong的产品帮助客户去管理API的流量、访问权限、状态,又因开源的模式让生态系统里的程序员都为其添砖加瓦,迅速占领了这个市场。
API网关开发开源平台Kong的CEO Augusto Marietti(简称Aghi)出生在罗马,因为意大利创业环境很弱,在2009年飞来了旧金山。
Aghi刚来就参加了一个早期创业者的小聚会,聚会上参加的人不多,但现在都是如雷贯耳的名字:Uber的创始人Travis,Airbnb的CEO Brian,Dropbox的CEO Drew和Box的CEO Aaron。Aghi当时为了省钱,借住在Uber创始人Travis家,每天睡沙发。后来Travis搬了家, Aghi又去了当时只有十多个人的Airbnb办公室里借住,当时的Airbnb虽然Bug很多,但订单量一天天疯涨。
在Travis的帮助下拿到天使投资后,Aghi做了一个把云端的组件连接起来的PaaS公司,一做就是五六年。由于时机不对,公司濒临破产,Aghi告诉团队,这么多年公司写了很多小功能,现在可以把代码开放出去,放在网上看看有没有人用,给社区做点贡献。没想到这看似濒死的挣扎,却给公司带来了巨大的转机。
后来,公司关于API管理的代码模块,在GitHub上被疯狂下载,Kong也接到客户要求,希望购买相应的付费企业版。Kong敏锐地发现了这个大机会,迅速转型成了一个开源软件公司。
Aghi告诉我们,他想做的事一直没有变,就是坚信程序之间会互相连接起来,只是花了这么多年时间,终于找到了合适的产品路径。
纵观中美市场,云的使用量还在持续上升,带来的创业机会层出不穷。
AWS每年增速超过40%(2016-18年分别增长了 55%,43%,和47%),阿里云每年收入都在翻倍。在这个大趋势下,诞生出的细分需求,如多云管理,容器管理,API管理,都给创业者带来了新的灵感。而同时,开源模式的成熟,又能让好的产品低成本迅速受到客户的认同。这是一个充满新机会,而又看不到天花板的市场。
我们深感,对于基础架构层的技术创业者,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好的时代。
Application:Software is still eating the world 软件渗透世界
2011年,A16Z合伙人Marc Andreessen在华尔街日报上发表了著名的“Software is eating the world”。当时的科技行业被二级市场投资人冷落,科技巨头们的市盈率 (P/E) 差不多是历史最低点,而市场情绪还觉得科技行业有泡沫,公司被高估了。
但从那时起,在C端我们看到了移动互联网的崛起腾飞,在B端也看到了大量的SaaS公司蓬勃发展。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都有上市的SaaS公司来服务,比如销售管理的Salesforce,人力管理的Workday,到客服管理的Zendesk,流程管理的ServiceNow。
今年6月,GGV投资的Slack在纽交所上市,公布了历史收入情况后,其成长曲线震惊了全行业。产品上线第三年的2016年,收入就上了1亿美元,接着还持续每年翻倍增长,18年就到了4亿美元。从来没有SaaS公司有这么快成长过,客户被SaaS巨头们培养出来的使用和付费习惯,让新一代SaaS公司的产品接受度和商业化进程都前所未有地加强。我们对SaaS的新机会更加乐观。
Slack的创业经历极为有趣。创始人Stewart Butterfield是加拿大人,2002年的时候在温哥华开了个公司,开发了一款名叫Game Neverending的网络游戏,可游戏没成功,顺便做的一个照片共享平台Flickr却火了(相信很多人都用过),还在2005年被雅虎收购。
Stewart在09年继续追逐梦想,创业开发新的网络游戏Glitch。结果跟上次创业一样,游戏又没做成,但顺便开发的一个团队聊天工具火了,成了今天百亿美金的Slack。
Slack开创了Saas领域的独特销售模式:To C 再To B。
过去成功的SaaS公司,大多是面对大型企业解决管理层的问题,以销售为导向,向公司决策者演示产品,进行试用和采购。Slack把重心放在了终端的用户体验上,让每个用户热爱使用这个产品。Slack用To C的方式来进行推广,让企业内部的小团队自发用起来,然后在企业内部扩散,最后用极低的销售成本,和极快地销售速度,让企业买单。
因为产品好用,客户的复购率也极高,在上市的19年,其收入留存率(net dollar retention)还是惊人的143%。好的产品加上自下而上的销售模式,给企业服务公司们带来了新的思路。
在美国,对于To B企业而言,好的销售只是一方面,出色的产品才能真正抓住用户的心。
好的产品会赢,这是我们在美国特别大的感受。美国客户对SaaS的价值已经极为认同,付费习惯已经培养得很好,所以即便在极其细分的领域里,只要做出了好的、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就有忠诚客户使用,就有源源不断远超预期的收入。所以,这也是美国应用层创业者的黄金时代。找好自己的细分,做好有价值的产品,建立起有能力的销售,公司就能一步步长大。
举几个例子:GGV这次所拜访的公司,大多都会在前台摆几个iPad,让访客签到,甚至一些只有几十个员工的小公司也会这么做。而我们发现,这些iPad的背后,其实都是一个叫Envoy的公司提供的SaaS签到产品,而这个做访客签到业务的公司已经融资4300万美金了。
我们此行参观的公司里面,BrightWheel专注为幼儿园制作管理系统,Slice是专注为中小比萨店的管理和外卖系统(对,只专注比萨店),WorkBoard是专注做OKR管理的协同系统。
我们总会问这些CEO,你们做这个系统,壁垒在什么地方?
美国的公司合伙人会抢着答,这就是应用软件,没有什么是只能我来开发别人不能抄的,但最好的产品会赢。
我们又问,这么细分的市场,公司能做多大?客户能付多少费用?
CEO们马上给我们列出来客单价、收入增长、用户留存……数据都非常惊人。
近期Zoom上市时有人感叹:“好像这产品跟之前的竞品没什么本质不同,只是更好用一些。但,就是因为提供了一个‘好一些’的产品,就诞生了一个200亿美金市值的公司。”
除了这些产品驱动的创业者,美国也有很多战略驱动的创业者。美国一家著名基金叫Greylock,而 Workday和Palo Alto Networks这两家估值过百亿美金的公司居然是从Greylock办公室内部孵化出来的。他们都是靠战略分析行业空缺,以自身的网络向企业寻找核心需求,再组建创始团队,投入超额资本,介绍初期的大型客户迭代产品,孵化公司成长起来的。
GGV投资了一家客户服务软件公司Gladly,也是其最新孵化目标。其CEO Joseph Ansanelli曾是Greylock的合伙人。他大三时开始创业,第一家公司就被Apple收购了。几年后又出来创立了Connectify,被KANA收购后,他作为市场VP帮助公司成功上市。之后又做了个安全公司叫Vontu被Symantec收购。
在Greylock当合伙人时,Joseph又认真梳理了客服行业的痛点,发现目前的产品都是流程任务导向,每个服务节点都是一个任务,而不同任务之间并没有以用户为中心串起来。于是出来创立了Gladly,目标是做出一个以终端消费者为核心的客服SaaS。
提供了好的产品,有了好的留存和活跃,SaaS公司们还把自己的触角伸向了客户的更深需求。Shopify是很多VC错过的项目,甚至其上市时,大家也觉得这个面向中小商家的电商建站平台是个天花板很低的事情。但现在看Shopify的财报发现,作为一个软件公司,其超过一半的收入已经不是来源于软件付费。在通过SaaS绑定了这些商家之后,其支付、物流、金融的服务都产生了可观的收入。
刚才提到的Slice,在提供管理软件给小披萨店的同时,也帮助他们处理支付,提供供应链服务。给幼儿园提供管理软件的BrightWheel,也在计划向客户提供标准化的课程体系。
软件为核心的公司正在侵蚀各行各业。2011年那篇著名Software is eating the world里写到,世界上最大的传媒广告公司是软件公司Google,世界上最大的电视台是软件公司Netflix,世界上最大的招聘公司是软件公司LinkedIn。而现在,世界上最大的出租车公司封号被颁给了软件公司Uber,世界上最大的酒店集团成了软件公司Airbnb。
设想未来,软件公司Slice会不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披萨连锁,软件公司BrightWheel会不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幼儿园连锁?
只要社会运转和企业管理中任何一个环节还在用纸和笔在记录、靠电话和喊话在协作、用Excel和PowerPoint做管理汇报时,就有SaaS创业公司的机会,就可以去实现这些流程的电子化和自动化。应用SaaS软件的创业道路大有可为:年轻人可以去一线挖掘痛点,有经验者可以利用资源孵化公司,成长前景无比广阔。甚至在一些极其细分的行业,作为一个SaaS公司,还可以往价值链更深处延伸,从行业的服务者,变成领跑者。
Global talents and global market软件超越国界,人才全球化、产品全球化趋势愈加明显
让全世界的人才聚在同一地方做一款好的产品,把这些产品销售给全世界的用户使用,已是我们见到的这些公司的默认选择。
Tray.io是一家API生态相关公司(对比Kong的使用者是工程师、帮助内部更好的管理API,Tray面向普通的业务人员,利用各个SaaS的API,通过图形化的界面来生成应用)。
Tray的三个创始人都是英国人,有一半员工在伦敦,一半在旧金山。像这样的跨国协作办公已经成为了常态。
就在这短短几天GGV拜访的公司中,Nozomi(IOT安全公司)CEO来自委内瑞拉,公司100人,有40人在瑞士,10人在英国;另一家以白帽众测为模式的网络安全公司Synack,其平台上的白帽来自65个国家;Unravel Data的CEO来自印度,有一半员工在班加罗尔。Slice的主要员工,甚至在大家都没听过的国家Macedonia,CEO讲当地的小时工资只需要2美元,大家都默默把手机地图打开搜这个国家在哪里。
全球市场也是这些公司的默认战略方向。Slack的财报里公布,有近一半的用户是来自于海外,这些用户全是自己在网上注册付费,而不是通过公司销售。
BrightWheel CEO告诉我们,作为一个全英文的SaaS产品,他们目前还只专注在美国市场,但注册用户来自全球,甚至还有来自非洲的博茨瓦纳,联系问他们怎么付费。
今年6月,Kong的CEO Aghi来中国参加KubeCon(一个面向工程师的全球大会),我们GGV也协助他办了两场meet up。Aghi说,从来没有想到他们在中国有这么多用户。在KubeCon,有1/3路过的程序员知道他们,他发现甚至连腾讯内部也在深度使用Kong。一个意大利人,在美国开了家公司,有全世界的程序员为其贡献代码,然后被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使用,真是个让人兴奋的故事。
不限国界地建立团队,不限国界地推广产品,已经成了这些CEO们根深蒂固的天然认知。有了产品方向,就去寻找全球最适合的市场,就去寻找全球最适合的团队。在消费互联网,Facebook和Google这样成功地获取了全球超过20亿的用户,在企业服务这个领域,同样的故事在继续上演。
China still in winter, but will spring be far away?中国企业服务行业未来可期
中国和美国作为两个世界超级大国,对世界互联网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网民人数是美国的3.2倍,中国的线上零售规模是美国的1.3倍,公司数量是美国的5.8倍,但是IT领域的花费却是美国的18%左右,2018年,中国IT总花费1950亿美元,美国IT总花费11000亿美元。
我们看到,不同地区之间收费模式存在重大差异。
有了SaaS订阅制收费这个天生优质的商业模式,加上企业客户的高忠诚度、低流失率,再加上全球化的市场规模,奠定了美国SaaS企业稳定、快速、持续的增长速度。这样的SaaS市场环境很让人羡慕。
当美国企业都在用ARR衡量收入的时候,中国大部分创业公司还在讲合同额;当听到美国企业140%甚至160%的收入留存率(net dollar retention)的时候,中国企业大部分还是收取15%的后续服务费,就算有软件订阅费留存,也极少超过100%。在美国,单一客户愿意付500万美元年费给SaaS产品并不罕见,在中国,大部分还是不到500万人民币的定制化开发项目。从数据来看,典型的美国软件公司,SaaS收入占到总收入的比例超过80%,而中国的软件公司,服务收入还常常占大头。同时,中国软件企业由于定制化服务比例较高,导致毛利率低于美国同类型公司20个百分点。
我们预判,中国SaaS企业发展可能的趋势:
1. 在中国,个人用户和企业用户对云,对订阅式付费和增值服务付费意愿都在不断加强。但这将是一个线性变化的过程,需要时间和耐心。
2. 中国中型企业将是SaaS付费的主力军,它们对SaaS的易用性有很高要求(中国的大型企业更希望采取定制化的服务,而不是订阅式的服务;小型企业付费意愿仍然会很低)。
3. 中国的大型To C企业会对To B市场产生深远影响(例如钉钉,企业微信),会在这些体系下诞生一些美国没有的产品。
在基础架构领域,目前的现状仍然是中国特色的云服务市场,中国特色的底层服务为主导。
中国企业的公有云使用率确实在飞速增长,但仍处在极早期,还有大量客户考虑偏好私有云或有中国特色的行业云。这种中国特色的多云管理,值得创业者去探索是否有类似于HashiCorp这样的机会。但在基础架构领域的大多数场景,无论是数据库,大数据平台,中间件还是运维工具,面临的都是全球的竞争。
工程师对开源工具的选择是无国界的,从MySQL到Hadoop到Spark到Kafka,包括HashiCorp的Terraform、Vault、Nomad,都被中国的程序员广泛使用。想在这个领域有所建树的中国创业者,从第一天起就应当立志成为这个细分功能里的世界第一。
在这个底层技术巨变的时代,这几乎是一个看不到天花板的市场。
在应用领域,中国市场还处于“按项目制付费,教育大型客户去使用基于云的多租户SaaS产品”的阶段。意识的普及,跟中国何时能诞生一名SaaS巨头,是彼此促进的关系。
等到中国可以出一个Salesforce这样的巨头公司,或者要求低一些,在某个领域跑出一个ARR达到5亿乃至10亿美金的公司,才真正是SaaS创业者的黄金时代。现在,“耐心”仍然是SaaS创投圈谈论最多的一个词。企业服务创业者需要做的,还是专注于自己行业的客户需求,专注中国企业客户大量独特的痛点,开发出真正解决问题的产品。
曾经中国商品远渡重洋占领了美国各大超市,未来中国企业服务公司也应该积极的走出去占领海外的市场。
Zoom最近的上市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一个在中国有几百人研发团队的公司,CEO还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却在美国生根发芽,获得了美国客户和全球客户的高度认可,实在是非常不简单。
也许中国的SaaS创业者都应该更积极地去看海外市场,那里有更习惯SaaS订阅模式的客户,有更愿意去拥抱公有云的意识,也有更高的客单价。中国团队的研发能力和产品能力是世界一流,创业精神和时间投入更是绝对优势,在企业服务的全球市场上,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国创业者可以拥有国外同行企业的一样的影响力。
《冰与火之歌》里有句著名的台词,“In the game of thrones, you win or you die”。这在消费互联网的市场里,这句话或许成立。但在企业软件市场,我们在美国看到了百花齐放的春天,如今,作为投资机构,我们更希望看到中国的企业服务创业者能像剧里的Stark家族一样,从寒冷的Winterfell出发,坐上王位。而让我们更加期待的是,在中国企业服务市场里,王位不止一个。
作者:GGV企业服务小组
文章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_1Cx9nNRNqc_P-S91B5LWA
扫一扫 加微信
hrtech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