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裕棋
    打造全球化布局的智能汽车品牌企业,小康工业的数字化转型之道 —专访小康集团副总裁陈裕棋 访谈背景 4月22日,“SAP SuccessFactors云端论坛2020”成功举办。本次论坛聚焦“重启增长、共生共赢”,SAP携手客户及合作伙伴汇聚云端,以独特的观察角度、最新的客户实践、创新的人才管理理念,探讨人力资源管理如何构建韧性的数字化体系。作为本次论坛的合作伙伴,HRTechChina(简称HRTech)也有幸通过连线的形式,采访了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康工业)的副总裁陈裕棋。 相信陈裕棋先生及小康工业丰富的数字化转型实践,必能给企业以及HR负责人们深层次的启发与思考。(全文共3351字,阅读预计5分钟。)     2016年对陈裕棋和小康工业来说都是非常关键的一年。彼时的小康工业还是一家扎根重庆的传统整车制造企业。从企业诞生之初主力制作弹簧减震器开始,小康工业的业务历经多次转型并逐渐扩展至生产摩托车、商用车、乘用车,直至2016年大动作布局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开始全球化的征途,目标直指国际化智能车企!    而对四年前的陈裕棋来说,加入小康工业负责人力资源和信息化看起来是一个水到渠成的选择。未加入小康工业之前,陈裕棋就职于行业顶级的咨询公司,而小康工业是其服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客户。在长期合作的过程中,他在以用户为中心的角度,深刻了解到小康未来转型的必要性与彼时管理上的各项痛点。为确保人力资源体系能够高效助推公司业务转型,于是小康集团的董事长伸出橄榄枝,邀请陈裕棋加入小康,负责集团的人力资源与信息数字化的任务。     此前陈裕棋的职业生涯大多服务于类似IBM、安永等的咨询机构即所谓的乙方,如今要转换身份成为甲方,这本身就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当时的小康正燃起雄心壮志,企业的转型势在必行:不仅要从富有重庆特色的本土企业转变为对标国际化车企的公司;同时也制定了业务全球化的战略。这背后面临的挑战:人才如何跟上?组织如何打造?体系有何要求?等等都是巨大的挑战。“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陈裕棋判断,当然加入小康的另一个原因也是源于对小康的文化的认同:低调、务实、专注,自始自终始终围绕打造车的产品,并未因一时金融、房地产的火热而偏离自己的主业。这也与他心目中好公司的形象不谋而合。     现在的小康工业历经34年的发展及多次的业务转型,已经在多个领域取得国内的领先地位。公司的总产值在400多亿,员工人数1万五千人,产业布局横跨亚洲、美洲。小康工业已从一家传统的燃油车制作企业,迅速转型成为一家全球化布局的高科技智能电动车企业。成功转型的背后与小康工业较早地拥抱科技,尽早地规划和布局数字化转型战略密不可分。他也向我们娓娓道来小康如何进行数字化转型和转型过程中对于数字化人才建设的思考。 系统化≠数字化,数字化的目的是提高客户体验和员工体验     陈裕棋认为,做数字化转型的战略,首先要明确数字化到底是什么?他指出,“大家常常会把信息化或系统化与数字化搞混淆。数字化的转型一定是与业务、公司战略对接。首先要明确,数字化是一把手工作,必须与战略紧密结合;数字化转型的目的都是为了推动战略转型的效果!” 在他看来,数字化转型可以分为2个阶段。他在接管人力资源和信息化工作的第一步,就是将各个不同的独立部门的数字化打通;第二步是要和外部打通,包括上游的供应链、终端的用户,最终的目的是实现数字业务化、业务数字化。他也分享了自己的思考:企业并不是为了数字化而数字化,数字化的目的是为了提升用户体验,提升员工体验,所以必须打造用户为中心的体系流程。     不同于早期的数字化,虽然企业拥有很多的数据,但是割裂的数据在企业内部如同一个个信息的孤岛,无法做到数据的互联互通、 盘活这些数据,也无法达到数字化转型的真正效果。因此没有单纯的人力资源数字化转型,必须全盘考虑公司各项业务数字转型的规划,亦即数据必须打通业务流程,否则只能说是半套的数字化转型。小康工业将通过建立数字化的运营平台,看数据、用数据、养数据,帮助企业做大数据决策以及商业分析,未来还将结合SAP SuccessFactors的工具和AI技术针对员工发展、招聘等方面做一些人机结合,提升员工体验,从而真正把小康工业打造成数字化、智能化企业。     早在 2016年以前,小康工业就开始积极地与国内的人力资源科技机构合作。 2016年至今, 对小康工业而言无疑是最重要的转型时期,无论是业务的快速发展抑或是全球化的加速布局;但是要迅速实现打造世界一流的全球化企业的目标, 陈裕棋认为, “我们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 借助外脑,透过与外部专业机构的深度合作,减少数字化转型的路上走弯路的成本。未来他也表示,希望这些外部合作伙伴可以继续以国际化的视角,立足中国和中国企业实践,继续为小康工业提供专业的服务。 数字化人才的建设、关键要搞清楚未来的组织和数字化能力     要说为期数年的数字化转型历程中,最困扰陈裕棋的难点是什么?答案还是人。小康工业投巨资打造了数字工厂,陈裕棋也在这个过程中摸索出了“3T”理论:IT(即硬件和类似SAP的基础架构)相当于人的神经系统、AT(Automaiton Technology,自动化机器人)相当于人的四肢、OT(Operation Technology)相当于人的大脑。数字化转型普遍存在一种迷思,首先考虑要用最好的系统、最好的自动化设备,也就是IT与AT,然而能否用好这些硬件设备、人的技能是否提升、组织文化与管理机制是否能够匹配,这些才是最关键的,也就是OT,往往后者才是决定数字化转型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正如老子在《道德经》提到“以道御术”和“道、法、术、器”,他认为不论是IT还是AT,其实都是着重在“术”和“器”上发力,转型的根本还是在于企业理念的转念,关键还是得看人。   陈裕棋觉得,小康工业要做好数字化人才的建设,首先得想清楚数字化管理的未来组织形态: 第一,未来的数字化管理组织一定是去中心化,即以用户为中心来配置资源; 第二,组织形态的去中介化,减少不必要的管理流程,提升组织运作效率; 第三,去权威化,员工享有更多的自主性和创新; 第四,去边界化,打破以部门之间为中心的运作模式,而是以用户为中心的业务流程的运作模式,提升业务协同效率。 通过这几个角度的思考,他最后总结出关于未来的数字化能力,相应地包括四个方面:1.数字化经营能力和意识;2.数字化领导力;3.数字化应用能力以及数字化知识管理能力,最后不要忘记“数字化的伦理道德的约束能力”,这部分是数字化浪潮下绕不过去的坎,也是数字化推进过程中的行为底线。       数字化的浪潮席卷而来,裹挟着企业不断加速转型、与时俱进、更新迭代。我们越来越少谈人和岗位的匹配,更多的是看人与组织、公司战略是否匹配。他也分享到,未来的企业更多是平台化的组织,人才也不会固定在某一个岗位。根据陈裕棋对未来数字化组织、能力的划分,小康工业通过底层打造可以进行专业数字化处理、分析的业务数字化人才、上一级可能是打造数字化应用型人才,再升至顶层打造数字化的领导人才。这样层层递进确保人才梯队的建设,同时小康的组织也不像人们认知的“正规部队”,而是宛如美军“猎豹部队”的模式:每个小团队或者前线的员工享受充分的授权和信任,拥有高度的自治,可以对外界环境作出快速地响应以及决策。     在他看来,未来的人才培养并非是单线培养的模式,必须要跨界!他也以小康工业为例,由于小康地处内陆地区,数字化人才的数量与沿海发达地区无法匹敌,人才也是比较稀缺的。那小康工业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首先,陈裕棋将数据和业务紧密结合起来,将IT系统和业务系统捆绑,打造协作的关系,固化员工在业务流程运行的行为,来确保业务之间的互通和交流。这样做可以确保数字化系统是贴近业务的需求。 其次,想清楚哪些是我们核心的数字化人才,比如汽车行业数字化人才是非常重要的,不论是智能化人才还是整车研发人才等等。所以首先要集中优势的资源确保核心人才。 最后,小康工业也不忘积极、充分地利用“外脑”,比如和SAP、华为、阿里巴巴等一流的国际化企业达成战略合作,为小康补充源源不断的顾问资源和全球化最先进的观点和理念,达到“人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的效果。       采访的尾声,陈裕棋总结到:“数字化转型并不是一个项目,而是一个系统工程。而且数字化转型是一把手的工程,要做好长期“抗战”的思想准备。企业数字化转型必须做好全面规划,切忌操之过急,应该分布实施,确保转型的成功!”他希望通过分享小康工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数字化人才建设的一些经验,帮助国内的HR管理者们少走一些弯路。
    陈裕棋
    2020年04月29日